史部

第一 正史類

史記音義  宋 徐廣 撰
堯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 五帝本紀
庸妄之人謂之不肖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上連引鄭玄注 案本書引徐廣注未言音義已下同
來始滑以出入 夏本紀
古者貴■皆執笏其有事則■之於腰帶所謂縉紳之士也長一尺二寸濶三寸厚五分也 同上上之下
股肱惰哉 同上
惰嬾也 慧琳音義九十四
成王已崩臨之作顧命 周本紀
大子儲君也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中連引鄭玄注
黥罰疑其攻百卛 同上
率即鍰也 並原本玉篇卛部
中水而洎之 孝武本紀
肉汁也至也 並同上水部 慧琳音義五十一及八十三引無至也二字
宛之鉅鐵 禮書
大堅鐡鉅 慧琳音義三十四
牽牛者言陽氣牽引萬物出之牛者冒也言地雖凍能冒雨生也牛者耕殖種萬物東至於建星建星者建諸生也 律書
此中闕不説大呂及丑今爲此録牽牛以當其位餘月皆不取也 並玉燭寳典巻十二
泰一壇三陔 封禪書
階次也 並原本玉篇阜部連引蘇林注
出寳弓碆新繳 楚世家
以傳戈繳曰碆 並同上石部
却冠銶絀 趙世家
絀綘也紩之別名也 並同上糸部
邯鄲廥燒 同上
庫廐之名也 並同上广部
齊有大夫敫 田完世家
音皎也 並同上放部
武帝禊覇上 外戚世家
三月上巳祓除不祥謂之禊 並同上八十五
蘭根與白芷浸之滫中君子不近 三王世家
滫浙米汁也 並原本玉篇水部
躡■擔簦 氾睢傳
■草屝也屝音扶謂反屝屨麁履也簦音都恒反笠有柄者也 並玄應音義十九■ 慧琳音義三十五及倭名類聚抄巻四引 草扉也一句 慧琳音義八十六及倭名類聚抄巻引史記音義云簦笠有柄也 又九十八引史記音義云簦考聲織竹爲葢也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屈原傳
皭白浮皃 慧琳音義九十三
夫擊甕叩缻 李斯傳
缶者瓦器所以盛酒醬秦人鼓之以爲節歌缶音不可也〔一本無可也二字〕 弘決外典鈔巻三引史記音義
賜衣一襲 叔孫通傳
衣禅複具爲一襲 並玄應音義十八引史記音義 慧琳音義七十三 倭名類聚抄巻四
多與金錢合爲中詗長安 淮南王傳
伺候釆察之名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始爲小吏乾没 酷吏傳
随勢沈浮也 並同上水部連引服虔如淳注
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凶之本 日者傳
天地謂之二儀陰陽乾坤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腸如涫湯 龜策傳
涫沸也 並同上水部
山西饒纑 貨殖傳
紵屬也可以爲布 並同上糸部 慧琳音義三十七引上句
其民羯羠不均 同上
羯羠並犍羊也 玄應音義五 七 十七 慧琳音義二十八 四十四 六十六
伉儷
伉儷妻伉口浪反匹也敵也儷力帝反等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案已下二條不知所屬

於則造履 同上下之上
附録 馬氏以下十四家注略見斐駟集解中惟本書所引有不合集解者疑當出於未修徐書録存以俟 攷 攷
軒轅乃脩徳振兵治五氣藝五種 五帝本紀
注云周禮云糓宜五種鄭玄云五種黍稷菽麥稻也 並令集解巻十二
舜曰嗟有能典朕三禮 同上
馬融云三禮天神地祗人鬼之禮也 並三部經音義巻二
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懐山襄陵九歲功用不成 夏本紀
孔安國曰襄上也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下
是爲成湯 殷本紀
張晏注云禹湯皆字也二王去唐虞之文從高陽之質故皆以爲号謚法除要去残曰湯 原本玉篇水部
檿該箕服 周本紀
韋昭云山桑曰檿箕木名 並玉燭寳典巻一
輼輬臥車也囚秦始皇死不發喪遂以爲載柩車也 秦本紀
孟康注曰輼輬舊衣車也有窓牖閉則温開則涼 並慧琳音義八十一
子嬰即係頸以組白馬素車 同上
應劭曰組者天子紱也係頸者言欲自殺也素車白馬喪人之服也 並釋日本紀巻十一
良將勁弩守要害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同上
如淳曰猶可問也 並世俗諺文
沛公之有天下業以講解 項羽本紀
蘇林曰講和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檥船待 同上
如淳注云南方人謂整船向岸曰檥孟康注云附也船著岸也 慧琳音義五十一
漢高祖隆準而龍顔 高祖本紀
注云顔額顙也 並三部經音義巻一
漢文帝遺詔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 孝文本紀
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布也 並玉燭寳典巻一
故疇人子弟 歴書
家業世世相傳曰疇 慧琳音義十二
正月旦決八風風從南方來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戎叔 天官書
孟康曰戎叔胡豆爲猶成 並玉燭寳典巻一
小雨趣兵北方中歲東方爲上歲 同上
韋昭曰歲大穣 同上
冬至短極懸土炭 同上
孟康曰懸土炭於衡兩端輕車適均冬至日陽氣則炭重夏至陰氣至則土重也 並同上巻十一
秦徳公始爲伏祠 封禪書
孟康注云六月伏曰是也 並同上巻六
管仲説桓公曰古之封禪鄗上黍所以爲盛  同上
應劭注曰鄗上山也音臛 並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秦以冬十月爲歲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見 同上
李奇曰宿猶齊戒也 並玉燭寳典巻十
通權火 同上
張晏曰權火烽人也狀若井潔皐矣其法類稱故謂之權欲令光明遠照通於祀所漢祀五畤於雍五十里一烽火如淳曰權擧也 並同上
拜於咸陽之旁其衣上白其用如經祠云 同上
服虔曰經常 並同上
物算緡錢 平準書
李斐曰糸也貫錢一貫子錢也如淳曰胡公云名錢爲緡者詩云抱布貿糸故謂緡錢臣瓉曰商賣居積及伎巧之家非農桑所生謂之緡茂陵中書有緡田奴婢是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分曹循行郡國 同上
服虔曰分曹職案行 並同上曰部
我先王熊繹僻在荆山草露濫縷 楚世家
服虔曰濫縷言衣弊壞其縷濫々然也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中
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 田完世家
注云燕趙之人畏見侵伐故祭以求福也 並弘決外典鈔巻三
齊王母家駟鈞悪戾虎而冠者也 齊悼惠王世家
張晏日言鈞悪戾如虎而著冠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本調護太子 留侯世家
如淳曰調護猶營護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和漢年号字抄下引東宮切韻正文本作大
頑鈍嗜利無恥者 陳丞相世家
如淳注云頑鈍猶無廉隅也 慧琳音義十三 十七 三十 七十八
夫衡人者 蘇秦傳
孟康注曰南北爲從東西爲横 同上巻二十一 三部經音義巻一
長鋏歸來乎 孟嘗君傳
注云鋏劍耳也或作頰或作狹也亦謂鋒刃也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遂自投汨羅 屈原傳
應劭曰汨水在羅也故曰汨羅也 並弘決外典鈔巻三
吾王孱王也 陳餘傳
韋昭注云孱仁謹皃也 慧琳音義八十六 九十八
皆偓■ 酈食其傳
應劭注云偓■急促之皃也 同上巻九十二
婁敬脱輓輅 劉敬傳
蘇林曰一木横鹿車前人推之也 並原本玉篇車部
皆伏抑首 叔孫通傳
如淳注云抑屈也 慧琳音義八
攻苦食淡 同上
如淳曰食無菜茹曰淡 並原本玉篇水部
爲氣仁俠 季布傳
孟康曰同是非爲俠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調爲隴西都尉 袁葢傳
如淳曰調選也 並和漢年号字抄下引東宮切韻
十餘曹偗之 同上
如淳曰曹輩也 並原本玉篇曰部 玄應音義三引正文偗作循 八 九 二十五 慧琳音義九 四十六 七十一
從行至霜陵居北臨廁 張釋之傳
李奇曰覇陵北頭廁近囗水登其上遠望也如淳曰居高臨垂邊曰廁蘇林曰廁側也韋昭曰岸夾水曰廁也 並原本玉篇广部
李廣曰大將軍青久陰受上誡以爲李廣老數奇 李廣傳
如淳注曰數爲匈奴所敗爲奇不偶之也 並世俗諺文
文君當鑪 司馬相如傳
韋昭曰酒肆也以土堕邊高似鑪也 並玄應音義十一 慧琳音義五十二
司馬相如着犢鼻褌 同上
韋昭云今三尺布作之形如牛鼻者也 並倭名類聚抄巻四
多與金錢合爲中詗長安 淮南王安傳
孟康曰司知罪人處告吏律名爲調西方人以反問爲詗 並原本玉篇言部
亭疑法奏讞疑事 酷吏傳
李奇曰亭平也 並同上高部
鼓鳴瑟跕屣 貨殖傳
張晏注云跕屣也 慧琳音義九十九
卓王孫曰岷山之下有沃野迬曰供有嘉菜 同上
孔晁注云嘉善也謂薑芋之屬 並玉燭寳典巻一


古史考  晉 譙周 撰
包羲作卦始有筮其後殷時巫咸善筮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謚禮葬而謚所以高名也以其行美悪爲謚所以勉爲善也 同上
黄帝作車〔尺遮反一音居〕 倭名類聚抄巻三
釜〔扶雨反上聲之重與輔同〕黄帝造也 同上巻四
燧人氏造鑚燧〔音遂〕始出火 同上
古者茹毛飲〔一本作飯〕血燧人鑚火而人如〔一本作始〕裏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糓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一本有之〕道成矣 三部經音義巻四
神農作市 義楚六帖巻二十一
女禍作簧其後隋作芋三十六管 玄應音義八
考陽作木棺有虞氏用瓦棺 同上十三 慧琳音義五十五
夏時昆吾氏始作瓦也 希麟音義四 巻九
孟莊子作鑿 同上十
黄帝之臣揮作弓又曰羿又曰倕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以大王所居周地爲釆邑故謂周公也云云 弘決外典鈔巻一


漢書服虔注  漢 服虔 撰
高祖嘗告歸之田 高帝紀
告音如嘷 並原本玉篇告部 案已下服虔至蔡謨十七家名氏見師古叙例但本書所引不據師古本蓋據晉灼又臣讃注
誹謗之木 文帝紀
作之梁橋交于柱頭 原本玉篇言部
佽飛射士 宣帝紀
周時度江越人在舡下負舡將覆佽飛入水殺之漢因以爲材力官名也 慧琳音義九十八
此三王者封泰山禪梁父 郊祀志
梁父東山名 並天地瑞祥志巻二十
年始冬十月色外黒内赤 同上
十月陰氣在外故外黒陽氣尙伏在地故内赤也 並玉燭寳典巻十
母取箕帚立而誶 賈誼傳
誶獨罵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厚築其外隠以今雅 賈山傳
隠築也鐵椎築之也 並原本玉篇阜部
袨服叢臺之下者 鄒陽傳
袨謂大盛玄黃之服 慧琳音義二十二
輿轎而踰嶺 嚴助傳
音橋謂隘道輿車也〔下文引如淳〕 並原本玉篇車部
用覆醬瓿也 揚雄傳
瓿音部小兒也 並世俗諺文

無知專愚曰戇 慧琳音義十三引音訓 案本書所引似省漢書二字姑録於此


漢書應劭注  漢 應劭 撰
高祖爲入隆準 高帝紀
隆高也 並倭名類聚抄巻二
封皇帝符璽 同上
璽信也 並慧琳音義八十六 二十 八十八
大王陛下 同上
陛者升堂之階王者必有執兵陳於階陛之側群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以達尊之意也若今稱殿下■下侍者執事皆此類 祖庭事苑巻二
通侯諸侯諸將 同上
舊云徹侯避武帝諱通亦徹也言其功徳通於王室也 並和漢年號字抄引東宮切韻
奉玉巵 同上
巵受四升 玄應音義十四 慧琳音義五十九
高祖曰吾以羽檄徴天下兵 同上
以雉毛糸檄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中
酒酣 同上
不醉不醒曰酣一云樂酒曰酣 玄應音義五十三 二十 慧琳音義四十四 五十七 七十六 令集解巻二十四引云酣洽也一曰不醒不醉曰酣 釋日本紀巻九引云洽也又引張晏注
内外公孫耳孫 惠帝紀
公孫謂王侯内外孫耳孫上去其曾高益遠但耳聞之也〔下文引晉灼注〕 原本玉篇系部
誹謗之木 文帝紀
橋梁邊板所以書政治之 失也至秦去之今乃復立也 原本玉篇言部 慧琳音義二引■作■ 希麟音義二引■作僣
更造四銖錢 同上
文帝以五分錢泰輕少更作四錢文亦曰半兩今民間半兩錢最輕少者是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中
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 景帝紀
車耳反出所以爲蕃屛翳麈泥也 並原本玉篇車部
錦纂組害女功 同上
纂今五釆屬綷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制器械之品
内盛曰器外盛曰械一曰有盛曰械無盛曰器 並玄應音義七 又十七 二十二 慧琳音義四十八 六十七並無有盛曰械一句 案正文器械二字見宣帝紀
父母兄弟通籍 元帝紀
籍者爲二尺竹牒記其委紀名字物色懸
之門也 並三部經音義巻―
闌入尙書掖門 成帝紀
正門之傍小門也音餘石反 並令集解巻五 慧琳音義八十一引云掖宮内正門旁小門也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律歴志
四圭曰撮亦三指撮也 慧琳音義二十九 四十一 四十七 五十七 七十三 五十四句末有或兩指撮也五字 希麟音義一
權輕重者不失絫 同上
十黍爲一絫爲十絫爲一銖 並原本玉篇厽部
眺瑤堂 禮樂志
眺亦望也 慧琳音義十五
果蓏 食貨志
木實曰果草實曰蓏 慧琳音義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九 五十四 六十四
猶金在鎔
鎔鐵形也 並玄應音義四 慧琳音義五十一 七十四 案正文治鎔二字見食貨志
秦始皇鑄貨如周錢重如其文漢呂后鑄重八銖文帝鑄重四銖 食貨志
今民間半兩中最小輕者是四銖錢 並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席用苴稭 郊祀志
稭藁本也 慧琳音義九十七
永擧人羨門之屬 同上
羨門古仙人也 並天地瑞祥志巻二十
涿縣 地理志
涿水出成谷涿鹿縣 並原本玉篇水部 慧琳音表八十七云涿鹿縣名屬上谷即易州界
新淦 同上
淦水所出西入湖漢 原本玉篇水部
涿鹿 同上
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天地瑞祥志巻二十
蒼頭
秦稱民曰黔首黔黒也首頭也奴曰蒼頭者非純黒以別於人也 並玄應音義十二 十三 慧琳音義五十五 七十五 案正文蒼頭二字見陳勝傳
■船待 項籍傳
■正也 慧琳音義八十一
魁梧奇偉 張陳王周傳賛
魁悟丘墟壯大之意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玄應音義七引脱悟字
于嗟■■ 賈誼傳
■■自不得意也 慧琳音義二十 九十引無自字不下有息字
貪夫徇財 同上
殉營也 並玄應音義二十三 四十七 八十八 九十五 六十六引應邵云身從物曰殉也
以奉六親 同上
六親者父母兄弟妻子也 並玄應音義一 十三 慧琳音義二十 三十四 三部經音義二
天子春秋鼎盛 同上
鼎方 慧琳音義五十七
猶金在鎔 董仲舒傳
鎔鐡形也 並玄應音義四 慧琳音義五十一 七十四
委瑣偓■ 司馬相如傳
偓■急促之皃 慧琳音義八十三
蝮蛇蠚生 嚴助傳
蠚〔丑略反又呵各反〕螫也 倭名類聚抄巻八
慰安衆庶 車千秋傳
自上撫下曰慰下得上慰曰安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薦席之藉也 慧琳音義七十二 案正文醞藉二字見薛廣徳傳
岌々其國 韋賢傳
岌々欲毀壞意也 並原本玉篇山部
無説詩匡■來 匡衡傳
■方也 並和漢年號字抄引東宮切韻
服鳥賦坱軋旡垠 揚雄傳
其氣坱軋非有垠齊也 並原本玉篇車部
考量以銓 王莽傳
銓秤衡也量斗斛也 玄應音義十八 二十四 慧琳音義七十引秤作稱 七十三引秤作權

蟬居高食潔目在腋下 慧琳音義九十九 案此一條不知所屬


漢書鄭氏注    鄭氏 撰
以考星度未能讎也 律歴志
相應爲讎 並原本玉篇言部引鄭衆曰
定律令撰二百章 刑法志
撰猶治擇之名也 並中論疏記巻一引鄭玄曰
傳曰棄法律逐功臣 五行志
君行此四者爲逆天南官之功也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六引鄭玄曰
傳曰治宮室飾臺謝 同上
君行此爲逆天中官之政中官爲土々性安静旡故苗生消悪秀實不熟爲不成也 同上
傳曰好戰攻輕百姓 同上
君行此爲逆天西官爲金旡不消或入飛亡也 同上
傳曰簡宗廟不禱祠 同上
君行此爲逆天地官之政爲水旡故原流鴗絶也 同上
高祖箕踞罵詈其慢 陳餘傳
爲其不敬也 並一教指歸覺明注中引鄭玄曰
獻一封駝 西域傳
脊上有封也 並玄應音義十四 慧琳音義五十九


漢書李斐注    李斐 撰
高祖爲人隆準 高帝紀
準鼻也〔上文引應劭注〕 並倭名類聚抄巻二
高祖嘗告歸之田 同上
烋謁之名也告凶曰寧也 並原本玉篇告部
舳艫萬里 武帝紀
艫船前刺櫂處也 並原本玉篇舟部 慧琳音義九十九


漢書李奇注    李奇 撰
有星孛于大角 高帝紀
孛彗類也 並諸道勘文巻四十五
殊死 同上
殊決死也 釋日本紀巻十五
教民相與庸輓犂 食貨志
庸次也 並原本玉篇用部
出繦千萬 同上
繦落也 同上糸部
妖辭曰 五行志
易妖變傳辭也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陰爲陽雄 元后傳
陰元后也陽漢也 同上

制斷也禁也 慧琳音義二十二引李琦曰


漢書鄧展注    鄧展 撰
有封牛 西域傳
脊上有肉案如槖駝 並玄應音義十四


漢書文穎注  魏 文穎 撰
母媼 高帝紀
幽州及漢中皆謂老嫗爲媼 慧琳音義九十九
母特倶死 同上
特獨也 同上巻十六 三十五
蹻足 同上
蹻猶翹也 並玄應音義十六 十七 慧琳音義六十四 六十七 六十九
宇内之士 武帝紀
天地之間爲寓内也 慧琳音義二十四
太僕以軨獵事奉迎曾孫 宣帝紀
如小車前有曲輿不衣也近世謂之軨獵〔下文引孟康注〕 並原本玉篇車部
斬羌虜大酋 宣帝紀
胡名大帥爲酋如中國言魁帥也 慧琳音義八十五 八十三引胡上有羌字
銷鋒鍉 陳勝項籍傳賛
鋒鋭也 慧琳音義八十九再見
游於巖廊之上 董仲舒傳
巖廊殿下小屋也 並原本玉篇山部
東方朔與枚皐郭舎人倶在右詼啁而已 東方朔傳
調戯也 同上言部
纔數月耳
音聲 同上糸部
數招顧攉金錢
請託以金錢自顧 並玄應音義十三 慧琳音義五十五


漢書張捐注  魏 張拑 撰
毒冒
形如觜蠵甲有文 祖庭事苑巻四


漢書蘇林注  魏 蘇林 撰
詔賜民酺五日 文帝紀
陳留俗三月上已水上飲食爲酺之 並玉燭寳典巻三
有罪耐以上 同上
二歲已上形爲耐亦能任其罪也 慧琳音義七十五 八十四引云耐能任也
飛龍秫遊上天 禮樂志
四秫飛皃也古文爲朮 並香字抄下引玉篇
披圖案牒 同上
牒謂譜第也古者聯簡記事以爲牒 並慧琳音義四十九 八十五引上句
隄封萬井 刑法志
陳留人謂擧田爲隄〔下文引如淳韋昭臣瓉注〕 並原本玉篇阜部
三能色齊君臣和不齊爲乖 天文志
能音台 並天地瑞祥志巻七
川塞谿垘 天文志
垘者伏深也宣帝紀作澓廻水也 並玄應音義十七 慧琳音義七十引無宣帝以下句
乃案輿地圖 淮南王傳
輿猶盡載之意也 並原本玉篇車部 慧琳音義十七引云輿猶載之而行輿之息也 八十三引云輿猶載也 九十六
取親中羣於厠廥身目澣洒 石奮傳
廥音枚 並原本玉篇广部
關吏與終軍繻 終軍傳
繻帛邊也舊關出入皆以傳々煩因裂繻頭合以爲符信也 同上糸部
旡隄之與 東方朔傳
隄限也 同上阜部 慧琳音義十二 六十七 又六十七引云つつみ封萬井也

澹安靜也 慧琳音義三十七 案澹泊二字見楊雄傳


漢書張晏注    張晏 撰
酒酣 高帝紀
中酒曰酣〔上文引應劭注〕 釋日本紀巻九
文二年初與郡守爲銅虎符竹使符 文帝紀
以代古之珪璋從簡易也 並和漢年号字抄中引東宮切韻
學官聚曰序郷曰庠 平帝紀
聚邑落名也 〔下文引韋昭注〕並玄應音義十七 慧琳音義七十
果蓏 食貨志
有核曰果無核曰蓏 慧琳音義三十二 令集解巻五
其囗囗易豊之離 五行志
離下震上豊上突變囗囗囗曰豊其屋部其家也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發憤悃愊 劉向傳
悃幅猶至誠也 慧琳音義八十九
爲人魁岸容貌其壯 江充傳
魁岸桀長大也 並原本玉篇屵部
上曰吾欲云々 汲黯傳
所言欲施人檥也 同上云部
廝輿之卒 嚴助傳
廝微也〔下文引韋昭注〕 並玄應音義二 十八 慧琳音義七十三 三部經音義巻一
饜承明之廬 同上
直宿所止曰廬 並原本玉篇广部
關吏與終軍繻 終軍傳
符書帛裂而分之苦券別也矣〔下文引臣さん注〕 同上糸部
升平可致 梅福傳
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 同上亏部丐和漢年号字抄下引東宮切韻 天地瑞祥志巻一引升平下有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大平三句
世疇其爵邑 霍光傳
疇等也 慧琳音義四十五
甘延壽投石抜距 甘延壽傳
飛石重十二斤爲機發行三百歩延壽有力能以手投之 並玄應音義二 慧琳音義二十六
昔沙麓崩晉史卜之曰陰爲陽雄出火相乗後六百卌五年宜有聖女興乎 元后傳
陰數八々六十四土數故六百卌五年至漢哀帝元壽二年帝崩元后始攝政也果當六百卌五年元后始有徳明年爲攝政也〔下文引李奇注〕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漢書如淳注  魏 如淳 撰
上從復道見諸將 高帝紀
復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並和漢年號字抄下引東宮切韻
文帝母薄姫 文帝紀
姫衆妄之摠名也姫亦女官也秩比二千石位次婕妤下 並玄應音義ニ十四 慧琳音義七十
薦草莽 景帝紀
草稠曰薦 慧琳音義八十四
女紅之物 哀帝紀
紅亦工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即位痿痺 同上
足不能相過曰痿 慧琳音義八十四
金璽綟綬 百官公卿表
綟緑色也綬以緑爲質也〔下文引晉灼注〕並原本玉篇糸部
秋■也 律歴志
■音涿郡遒縣也 並玉燭寳典巻七
天門開詄蕩々 禮楽志
詄天體堅清狀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隄封萬井 刑法志
旁曰隄題曰封 慧琳音義二十
亂齊民 食貨志
言齊等有貴賤故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也 和漢年号字抄下引東宮切韻
登霞倒影 郊祀志
在日月之上日月反從下照故其影倒也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巻中
星礫至即■也 天文志
■亦堕也 並原本玉篇石部
稗官 藝文志
細米爲稗 慧琳音義八 八十四
爲任俠 李布傳
同是非曰俠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十餘曹 爰益傳
曹輩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吏初除之官
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並原本玉篇阜部 案正文除史二字見田蚡傳
絶梓嶺梁北何 衛青傳
絶渡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梗柟豫章 司馬相如傳
豫章大材也 弘決外典鈔巻四引如淳漢書音義曰
質而不■ 司馬遷傳
雖質猶不如閭里之鄙言也 並玄應音義二十二 二十三引正文■作野 二十五 慧琳音義四十七 七十一引 正注質字作貪 八十四 九十四
鄙猥陋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石顯■貴 賈捐之傳
言方且貴也 並和漢年号字抄引東宮切韻
同胞之徒 東方朔傳
同胞親兄弟也 並慧琳音義十六 四十六 三部經音義巻三
柩以輼輬車 霍光傳
其形廣大有羽儀也自漢以來唯用載柩 慧琳音義七十七
如畵繡絪 同上
絪亦茵也並 原本玉篇糸部
使掾平鐫 薛宣傳
平鐫激切使之自知過也 並令集解巻三十
凶徳相挺 叙傳
挺擊也 慧琳音義十三 三十一 八十五 希麟音義二
西則有商中
適庭也 並原本玉篇冏部


漢書孟康注  魏 孟康 撰
已而有娠 高帝紀
娠音身今多以娠作身兩通也 玄應音義一 慧琳音義十七
高祖嘗告歸之田 同上
古者名吏假日音律吏二千石有與告賜告與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當得者也賜告病痛三月當免天子優賜其告賜得帶印授將軍官屬歸家治疾至成帝時郡二千石賜告不得歸家和帝時與賜皆絶也 並原本玉篇告部
蕭何發關老弱未附者悉詣軍 同上
古者廿而三年耕有一年之儲故廿三而使之 並原本玉篇阜部附字條
不失毫氂 律歴志
毫兎毫也十毫曰氂 並玄應音義三 九十七 慧琳音義九 四十六 七十
多少者不失圭撮四圭曰撮 同上
六十四黍爲一圭也 並玄應音義十六 慧琳音義六十五 案正文四圭曰撮一句據師古本是應劭注也
里胥 食貨志
里胥今里吏也 並玉燭寳典巻一
出繦千萬
繦錢貫也管子ヨ凶歲糴釜千繦是也〔上文引李奇注〕 並原本玉篇糸部
其伏見蚤晩邪正存亡 天文志
日月五星行下道爲邪從道爲正列宿不虧爲存恒星不見爲亡若天牢星多爲實開出星少爲虚如三台相遠爲濶相近爲陿牽引爲曳直同舎爲合七寸已内光芒相及爲犯相冒正過爲陵相擊爲闘相陵不見爲蝕日月無光爲薄 天地瑞祥志巻一
杓攜龍角 同上
攜連也亦牽將行也 玄應音義二十二 慧琳音義四十八 五十四引無下句
歲星贏而東西 同上
五星東行天西轉歲晨見東方行疾則不見不見則變爲妖星 並諸道勘文巻四十五
國皇星大而赤 同上
五星之精散爲六十四變記不盡 同上
天晴而見景星 同上
晴精明也 並玄應音義九 慧琳音義四十六
從南來大旱西南小旱西有兵西北戎成 同上
戎叔胡豆之也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二
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 同上
朓者行疾在日前故早見肭者月行遲在日後當没而更見也 同上巻一
取親中羣於廁廥身自澣酒 石奮傳
東南人謂鑿木空中如楡者謂之也 並原本玉篇广部
服鳥賦■迫之徒或趍西東 賈誼傳
爲利所誘■也 同上言部
尙有可諉者 同上
諉累也 同上言部
不如一鶚 鄒陽傳
鶚大鵰也 並玉燭寳典巻六
不擊刀斗自衛 李廣傳
以銅爲之受一斗晝炊飲食夜擊以警衆持行随軍在熒陽庫中今改爲金鉦是也 慧琳音義八十七 希麟音義十
輼輬者 霍光傳
如衣車有窓牖閉之則温開之則涼 慧琳音義七十七

舛交也 慧琳音義八十七 案正文舛馳二字見揚雄傳
觕擧職僚 叙傳
觕古文粗字音才古反 並玄應音義三 慧琳音義十

獷強也 玄應音義二十二 慧琳音義四十八 案正文獷獷ニ字見叙傳
居之衆曰爲守也 天地瑞祥志巻一 案此一條不知所屬


漢書韋昭注  吳 韋昭 撰
殊死 高帝紀
殊斬刑一云蠻夷名死殊 釋曰本紀巻十五 案本書引稱韋昭漢書音義者四見與隋志所題合
扁鵲 同上
太山小盧入也名越人魏桓侯時醫也 玄應音義十二 慧琳音義七十五
跅弛之士 武帝紀
弛廢也 慧琳音義二十三
學官聚曰序郷曰庠 平帝紀
小郷曰聚人所聚也〔上文引張晏注〕 慧琳音義二十一 希麟音義二 玄應音義十七
天子自竹宮而望拜 禮樂志
以竹爲宮天子居中也 並玉燭寳典巻一
里胥平旦坐於右塾 食貨志
胥周官里宰也音諝 同上
日月薄蝕 天文志
氣往廻之曰薄虧毀曰蝕也 並玄應音義二 二十引廻作迫 二十二 二十三 慧琳音義四十三 四十七 四十八
東北上歲 同上
歲大穣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二
玄蚖 五行志
玄黒蚖蜥蜴也 並玄應音義六 十八 慧琳音義二十七引正文蚖作螈 七十二
耳雅遊 張耳傳
雅素也 慧琳音義六十二
吾王孱王也 同上
仁謹皃也 慧琳音義七十七

齮音墾 玄應音義七 慧琳音義二十八 案齮齕二字見田儋傳
憮然
意未言也 並玄應音義九 慧琳音義四十六 案嘸然二字見韓信傳
方受釐坐宣室 賈誼傳
祭鬼神之餘肉曰釐 慧琳音義四十六
廝輿之卒 嚴助傳
析薪曰廝炊享曰養〔上文引張晏注〕 並玄應音義二 十八 慧琳音義七十三 三部經音義引炊享作吹烹
無隄之輿 東方朔傳
積土爲封限也 並玄應音義二 十四 十八無作无 二十四 慧琳音義十二 二十五 五十九 六十七再見 七十 七十二 七十七
建幢棨 韓延壽傳
棨亦戟也 慧琳音義九十八
臨軒檻 史丹傳
軒檻樓板也 慧琳音義十五 二十三引樓作上 三十一
考量以銓 王莽傳
銓稱錘也〔上文引應劭注〕 玄應音義十八 慧琳音義七十三

音徒計反 玄應音義三 慧琳音義九 案中常侍■惲見王莽傳
觕擧職寮 叙傳
觕略也 並玄應音義二

其逝反又音竭 玄應音義六 案已下三條不知所屬

音蠢 玄應音義十五 慧琳音義五十八

匈四面高中央下曰膺 玄應音義四 慧琳音義十四引央作心下下有處字


漢書晉灼注  晉 晉灼 撰
渉魏而東 高帝紀
渉入也 慧琳音義三 案本書引晉灼書題集注又題漢書注未知是一書否姑從所題各録出
内外公孫耳 恵帝紀
耳孫玄孫之曾孫也在諸侯王表〔上文引應劭注〕 並原本玉篇系部
而雜陽閡種也 律歴志
外閉曰閡 慧琳音義五十
囹圄空虚 禮樂志
圄禁制人也 同上八十五
寝尋於泰山矣 郊祀志
尋遂比往之意也 法華經音義中

徼遇也 玄應音義三 十三 慧琳音義九 五十七 案正文徼幸二字見五行志
鑿離雁 地理志
■堆字也 並原本玉篇厂部
及譤者爲之則苟鉤鈲析辭而已 藝文志
此譤字 同上言部
介居阿地 張耳傳
介音戞〔下文引臣瓉師古注〕 並繹日本紀巻十九
以冒絮提文帝 周勃傳
巴蜀以頭上巾爲冒絮 並原本玉篇糸部
斬首十四級捕虜十六人 樊噲傳
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並玄應音義三 慧琳音義九
若百工 任敖傳
若豫及之辭也 法華經音義下
緁以扁緒 賈誼傳
以扁諸縫着衣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游於巖廊之上 董仲舒傳
堂邊廉曰巖々謂巖峻之廊也 同上山部
左洎前七郡 王莽傳
洎至也 並玄應音義三 慧琳音義十


漢書臣瓉注    臣瓉 撰
果蓏 食貨志
張晏注漢書有核曰菓無核曰蓏臣瓉云木上曰菓地上曰蓏 令集解巻五
萑蘭 息夫躬傳
涕泣蘭汗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下
殉財 賈誼傳
亡身從物曰殉 玄應音義二十三 慧琳音義四十九 七十六 九十五
浮渤澥 司馬相如傳
渤澥海之別名也 慧琳音義二十四
統輯羣元 兒寛傳
統惣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輿轎而踰嶺 巖助傳
服虔曰音橋謂隘道輿車也如淳曰韋誕云轎車也臣瓉以爲今竹輿車也江表作竹輿以行是也或曰陵絶山曰轎音其庿反嶺山嶺也不通舟車傳運皆擔與也 並原本玉篇車部
關吏與終軍繻 終軍傳
張晏曰符書帛裂而分之若券別也矣臣瓉以爲漢制出入關用傳猶今過所也皆用印對无裂繒帛之製也此故用傳耳而複更有券識其往還故關吏曰爲復傳還當合符也未必是繒帛也或曰可以爲符信券名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雲起龍驤 叙傳
驤騰起也驤亦馳也 慧琳音義八十三 八十九引無騰字


漢書郭璞注  晉 郭璞 撰
照帝時有鵜鶘 五行志
水鳥也好群飛食魚名爲洿澤俗呼陶河腹下胡大如數升襄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漢書蔡謨注  晉 蔡謨 撰
尚有可諉者 賈誼傳
諉託也猶言委罪彭生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漢書劉熙注  漢 劉熙 撰

嬖卑也 慧琳音義八十四

遠郊之界稱泯 同上

夐深遠也 慧琳音義八十四引劉兆曰


漢書音義  隋 蕭該 撰
逶迤
水曲流皃也 慧琳音義四


漢書集注
母特倶死 高帝紀
特獨也 慧琳音義二十二 案漢書集注見隋志章氏考證云慧琳音義不題灼名未知即灼書否
鎭撫關外父老 同上
撫慰也恤也 同上巻二十三 又引上句
謀撓楚權 同上
撓弱也 同上巻二十二
攻殘之 同上
殘謂多所殺戮也 同上巻二十二
物不暢茂 武帝紀
暢通也 同上巻二十三
什器 平帝紀
什物者爲生之具也 同上巻二十二
捃摭秦法 刑法志
捃収也 同上巻二十三 希麟音義二
而彌於天 五行志
彌滿也 同上巻二十一
害上之萠 同上
萠謂草木初生也 同上巻二十二 三部經音義巻一
欲立長無適用 項羽傳
適主也 同上巻二十二
安得不事 吳王傳
安焉也安焉之言皆是微責之詞耳 同上巻二十二
沃野千里 張良傳
沃漑灌也 同上巻二十二
而欲嬰以芒刃 賈誼傳
嬰繞也 同上巻二十二 二十三也下有加也二字
汨淢 司馬相如傳
汨流急皃 同上二十三
且秦擧咸陽 巖助傳
擧惣也 同上巻二十三
攀殿檻 朱雲傳
檻謂軒前闌板也 同上巻二十二
母若火始庸庸 梅福傳
凡庸微小也 同上巻二十二
以其繽紛 揚雄傳
繽紛衆疾皃 同上巻二十二
斧敬法闥 王莽傳
闥小門也 同上巻二十一 希麟音義二再引小上有謂字
發越
發越謂香氣射散也 同上巻二十二


漢書訓纂  陳 姚察 撰

塡謂珠玉壓座爲飾也周禮有塡圭長尺一寸玉所雜飾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希麟音義三引上句


漢書叙傳    項岱 撰
■然
■寛舒顔色之皃 玄應音義二十二 慧琳音義四十八
堂堂
堂堂高大皃也 玄應音義七 慧琳音義三十二


漢書古今集義    顧胤 撰
殊死
李奇云殊決死也韋昭云殊斬刑一云蠻夷名死殊云顔遊秦曰殊絶也言身首異處也韋説是 繹曰本紀巻十五引漢書集義 案書名據舊唐志補
鹵簿
按獨斷云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也 同上


漢書音義
酒輒讎數倍 高帝紀
讎亦售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案本書引缺撰人未知爲誰氏音義又不知是一害否姑依同題録出
乃紿爲謁 同上
紿誑也 三部經音義巻二
設壇場 同上
築土而高曰壇除地平担曰場斯皆神祗所遊止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三部經音義巻三
賈人母得衣錦繡 同上
賈貴則賣之賤則賈之坐販求利也有音加雅反者非也 慧琳音義十八
爲侯食邑者賜大第室 同上
或有甲乙次第故曰第 並令集解巻三十再見倭名類聚抄巻二
身衣弋綈 文帝紀
綈厚繒也重二斤者 玉燭寳典巻七
漢武帝 武帝紀
諱徹 並三教指歸覺明注中
民匱於食 昭帝紀
匱空也 慧琳音義二十二再見
百姓未贍 同上
贍足也 同上巻二十二
析律貳端 宣帝紀
析分也 同上巻二十三
聚曰序 平帝紀
小於郷曰聚也 三部經音義巻二
徼循京師 百官公卿表
所謂遊徼徼循以備盗賊也 玄應音義二十 慧琳音義三十三 又十三標出邀字云■也
不失毫氂 律歴志
十毫曰氂 並慧琳音義八十九 四十五 五十一
以成人之數討該之 同上
討除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玄應音義二 六 慧琳音義二十七
削則削筆則筆 禮樂志
削謂刪去筆謂増益也有云治書勘校削而注之謂筆削 並慧琳音義二十一 案本書引正文云衛青霍光傳者蓋誤引
桐生茂豫 同上
茂美盛者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長麗前掞 同上
掞光燿也 同上巻九十四
而共軋已 刑法志
軋踐蹂也 並原本玉篇車部
劓罪五百 同上
截鼻而爲劓 同上巻三十五

笞者捶也 慧琳音義七十五 案笞字見刑法志
鏹〔居兩反〕錢貫也 食貨志
鎔〔音鎔〕錢模也
乘輿序車馬 郊祀志
■不用也 並玄應音義十四 二十二 二十五 慧琳音義三十四 四十八 五十九 六十二 七十一 八十二 原本玉篇广部引正文輿作擧
抱珥■蜺 天文志
虹出盛者爲雄雄爲虹闇者曰雌雌曰霓各有兩名也 慧琳音義三十一 四十二引盛下有明字 七十六
五星犯北落入軍 同上
木土入北落軍則吉也 天地瑞祥志巻七
天狗
天狗流星也其射如矢蛇行不正有聲爲天狗無聲爲枉矢 弘決外典鈔巻三 案正文天狗二字見天文志
今三月上巳祓 五行志
祓音廢 並玉燭寳典巻三
鶡冠子一篇 藝文志
鶡鳥一名蘇以其尾爲武士帽也 慧琳音義七十四 八十六 九十五 十七引句末多表勇也三字
嬰城固守 蒯通傳
以城自繞也 並慧琳音義十八 玄應音義二十一
鉛刀爲銛 賈誼傳
銛利也 慧琳音義二十二 三十一 三十九 六十九 七十二引銛下有亦字 七十六
是與太子宴者也 同上
宴居也 同上巻二十二 二十三引宴下安字
逗橈當斬 韓安國傳
逗曲行避敵也 同上巻八十七
遺建絟葛 景十三王傳
細布也見律服虔曰絟亦葛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猶金之在鎔唯冶之所鑄 董仲舒傳
鎔錢摸也 並慧琳音義十七 七十六 八十 九十
騖於鹽浦 司馬相如傳
騖亂馳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浮渤澥 同上
渤囗海之別名 同上巻八十
汨乎混流 同上
汨流急皃 同上巻八十二
槯崣崛崎 同上
山林之崇積之也 並原本玉篇山部
芒芒慌忽 同上
慌忽眼亂也 玄應音義三 八 二十五引慌作怳也下有似有無也虚妄見也八字 慧琳音義九 二十八 七十九 又玄應音義八引云慌忽冥漠无形也不可側量之意也
扈從横行 同上
扈跋扈也謂自縦恣也 玄應音義三 七引跋作抜 八 十二引縦恣作大 慧琳音義九 十六 二十八 五十二 九十六 三部經音義巻二引無下扈字
相如上林賦絝白虎 同上
絝絆絡之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殪仆 同上
一發而死曰殪 玄應音義十三 慧琳音義五十五
掩平彌澤 同上
彌満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三部經音義巻一
載雲■ 同上
罕罼罔也 慧琳音義九十八
聞烽擧 同上
烽有寇則擧而燔也 同上巻八十五
灑沈澹災 同上
灑分散也 同上巻七十七
反衰丗之陵夷 同上
陵夷即陵遲卑替也〔一本卑上有言漸二字〕 弘決外典鈔巻一
司馬相如賦臨曲江之隑州 同上
隑長也 並原本玉篇阜部
驤以孱顔 同上
孱不齊也 慧琳音義七十七
跮踱輵磍 同上
跮踱乍前乍前却也輵磍捶目吐舌也 並原本玉篇石部
上暢九垓 同上
暢通也 中論疏記巻八
下泝八挺 同上
八梃地之八際也 玄應音義十九 慧琳音義五十六 八十三 八十八 九十三引云以埏地極邊際也 九十八 希麟音義十
義征不譓 同上
譓從也 原本玉篇言部
合阹於天地神祗 兒寬傳
阹開也合閉也 並原本玉篇阜部
僕又薄從上 司馬遷傳
薄迫也謂被掩迫也 弘決外典鈔巻四
僕沮貳師 同上
沮毀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越人緜力薄材 巖助傳
緜力薄力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王良執靶 王褒傳
靶馬轡也 慧琳音義八十四
辜■財物 陳咸傳
辜固也較專也謂規固販鬻專略其利也 玄應音義二十 慧琳音義三十四
不損財於亡謂 楊王孫傳
謂者指趣也  慧琳音義二十三 又引別注云謂名稱事宜也
手足皸瘃 趙充國傳
瘃〔陟玉反〕手足中寒作瘡也 倭名類聚抄巻二
匈奴使屬過 傅介子傳
屬近也詩云无易由言耳屬于垣是也 玄應音義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慧琳音義五十再見
天子自臨軒檻 史丹傳
軒〔虚言反〕檻上板也〔音監〕殿上欄也 倭名類聚抄巻三 慧琳音義二十二引上作正
見疻者 薛宣
疻〔音脂〕以杖擊人其虜皮起青黒也 倭名類聚抄巻二
及騒弔楚湘之累 揚雄傳
諸不以罪死曰累荀息仇牧是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夫何旟旐 同上
畫鳥隼曰旟畫龜蛇曰旐 祖庭事苑巻六
揚雄羽獵賦繽紛往來■轤不絶 同上
■連屬皃也 並原本玉篇車部
砰轒輼 同上
轒者匈奴兵車也 慧琳音義八十三 九十四引者作■無兵字
建碣轄之虚 同上
列猛戰爲虚故其形磍轄而盛怒也 原本玉篇石部
支葉扶疏 同上
扶疏分布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法令撿式 黃覇傳
撿繫局也 同上巻二十二
周人既纎 貨殖傳
纎儉嗇也 原本玉篇糸部
法罪小者軋 匈奴傳
以刀刃剌其面也 並和漢年号字抄引東宮切韻 原本玉篇車部引無以刀二字剌作剋
作鳴鏑 匈奴傳
鳴鏑如今之鳴箭也 倭名類聚抄巻六
南越食唐象蒟醬 兩越傳
蒟木似糓樹其葉如桑葉作醬醋美蜀人珍之或從木作枸 並慧琳音義八十三
葱嶺 西域傳
西河舊事云葱嶺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以名焉 弘決外典鈔巻四
龜茲 同上
上音丘下音慈國名也或云屈支亦云月支或云鳩茨或名烏孫皆一也 希麟音義十
酌羽觴 外戚傳
羽觴作生爵形酒器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壁帶 同上
壁帶謂壁中之横帶也 倭名類聚抄巻三
絳緣諸于 元后傳
諸于〔今案于宜作衦見玉篇〕大■衣婦人袿衣也 同上巻四
一月之祿十絖布二疋或帛匹 王莽傳
絖八十縷也 並原本玉篇糸部
周孔之軌躅 叙傳
軌躅迹也三輔謂牛蹄處爲躅 玄應音義二十 一引無軌字迹作跡 慧琳音義三十 六十四 七十四 八十一 八十八 九十八引躅作■云或從蜀作躅也
以成人之數討該之
討除也 並原本玉篇言部 玄應音義二 六 慧琳音義二十七 案已下十三條未知所屬

楯亦欄也 慧琳音義三十一 七十八 八十一 七十四云殿上■檻謂之楯 案已下十二條未知所屬

都城也 慧琳音義二十二
菡萏
菡萏豊盛之貌也 慧琳音義二十三

水無厓際皃也 慧琳音義八十三

陳平手捻漢五是也 慧琳音義七十八

連鎻謂以鐶相鈎連也 慧琳音義四十三 案韁鎻二字見叙傳

鍛家排也 慧琳音義五十九

喩暁也 慧琳音義二十三

水蹙縐纒聚之皃也 慧琳音義七十

蠡羅別名也 玉燭寳典巻五

或曰神不相去主白頭不相知 世俗諺文

瑞星曰景星亦曰徳星妖星曰孛星彗星長星亦曰攙搶絶跡而去曰飛星光跡相連曰流星又曰奔星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祖庭事苑巻六引妖星以下文


漢書拾遺
彌綸
彌綸猶纏裹也言周匝包羅耳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祖庭事苑巻五引無耳也二字

都總也 慧琳音義二十二

靡傾也傾謂偃臥也 慧琳音義二十三


東觀漢記  漢 劉珍等 撰
世祖光武皇帝
光武生於齊陽縣 秘府略巻第八百六十四百穀部中
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痼疾皆愈 希麟音義四
肅宗孝章皇帝
章帝時獻白雉白犀 天地瑞祥志巻第十九
章帝時麟五色五十一見宣帝時一見 同上
光烈陰皇后
陰后爲貴人時后母及諸弟皆在育陽道路尙難未能自致后晝夜憂之後數日乃到縣官尙浹月稟粟三四十斛衣食旦不足 秘府略巻第八百六十四百穀部中
齊武王縯
伯升攻抜宛六月上破王尋王邑自是兄弟威名益盛更始遂共謀誅伯升乃大會諸將以戍其計更始取伯升寳劒視之繡衣御史申徒建随獻玉玦更始竟不能發 秘府略巻第八百六十八布帛部三
沛獻王輔
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小雨上御〔原作本卿〕雲臺自卦以周易林占之其疏〔武英殿聚珍版作繇〕曰蟻封穴戸大雨將至上以問輔輔曰蹇艮下坎上艮爲山坎爲水山出雲爲雨蟻穴居知雨將至故以蟻爲興 天地瑞祥志巻第十二
臧宮
鋸 斷城門消 原本玉篇二十二阜部
王覇
王覇字元伯随光武從邯〔原本作耶〕鄲避王莽師南下曲陽將渡呼沲河津吏言河氷流澌無船可渡左右惶畏令王覇往視之實以然爰念衆驚即言氷堅可渡衆大喜比至氷履之令渡 和漢朗詠註略抄
市中人擧手歋■ 原本玉篇九欠部
李忠
李忠獨不掠財物上曰我欲賜之諸君得無望乎取所乘大驪馬及繡被以賜忠 秘府略巻第八百六十八布帛部三
承宮
承宮將妻子入華盖蒙陰山谷耕種禾黍 秘府略巻第八百六十四百穀部中
曹褒
曹褒寢則鉛筆行則誦詩書 三教指歸覺明注巻上之下
毛義
廬江毛義有孝行張奉慕其名往候之見府檄到義捧檄白其母有喜色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楊震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爲東萊大守及行郡經昌邑昌邑縣令王蜜〔一本蜜作密以下同〕是故震所擧秀才也蜜夜懷金與震以報往昔之恩也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哉蜜曰夜暮無人知之震曰天知地知神知子知我知已有四知何謂無知也遂辞不受王蜜慙而去 三教指歸覺明注巻上之下 世俗諺文
蔡倫
蔡倫典作紙尙方所謂蔡侯紙者也 原本玉篇二十七糸部
劉玄
更始在長安自恣三輔苦之又所官爵多羣小被服威儀不似衣冠或繡面衣錦袴諸于襜褕罵詈道路爲百姓所賤 秘府略巻第八百六十八布帛部三再引
附録
漢王与項羽諍天下漢王被項羽圍於營陽城事急漢王欲降於項羽漢王臣紀信諫啓王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臣不忍見君辱臣爲大王詐稱漢王出城東門降於楚項羽必収四面軍王開四門去豈不免難哉漢王取紀臣計報楚項羽々々聞漢王降來収兵四面軍兵皆向城東門漢王開城西門遁而去紀信乘王軍出城東門降於楚軍項羽見紀信大怒以火燒之 和漢朗詠註略抄
縫襜褕絺巾郭林宗折角巾 新撰字鏡巻六引玉篇
園陵樹孽皆諳其數 原本玉篇九言部 慧琳音義七十二 八十九
時大雨上騎持繖蓋從百餘騎 原本玉篇二十七糸部 慧琳音義三十四 三十七 九十三
不可護露 和漢年號字抄巻上
憜嬾者獨不見勞 慧琳音義十九
此蓋我子息 慧琳音義二十五 七十一
雖■譀猶合人面熱原本玉篇九言部
財 原本玉篇二十七糸部纔字云東觀漢記及諸史賈逹注國語並爲財字也 玄應音義二所引一條作裁字 又十七 慧琳音義六 三十二三十三 七十 八十八 希麟音義六
排 玄應音義引東觀漢記云因水爲排音義曰鍛家排也 又一 十一 二十五 慧琳音義四十二 五十六 五十九 七十一

後漢書  呉 謝承 撰
丹楊高■聖明暁風角占候爲勾章長時民田還胃餘粟二石及力鋤於田陌上明曰求亡去疑其倚家儲曰此人非偸自呼縣功曹謂曰君何爲取人粟置家後積茭中功曹疑服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引漢後書
朱寵仲威爲太尉家貧食脱粟臥布被朝廷賜錦被梁肉皆不敢當 同上巻八百六十八
豫章嚴豊字蓋侯爲郡主簿太守賈萌擧兵欲誅王莽有飛蜂附萌車衡豊諫以爲不祥之徴萌不從果見殺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引後漢書
有敗布綯 原本玉部引漢後書
負笈随師 玄應音義三 慧琳音義十


續漢書  晉 司馬彪 撰

黃帝造歷 顯時卿改元定記引律歴忘
律術也 五行大義巻四
陽以圜爲形其性動陰以方爲節其性靜動者數三靜者數二以陽生陰而陪之以陰生陽半之皆以三而一陽生陰曰下生陰生陽曰上生皆參天兩地圓蓋方覆六偶承奇之道也 同上
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青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否 玉燭寳典巻一引禮儀志
立春之日下寛大書曰制詔王公方春東作敬始愼微動作從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驗皆須麥秋退貪残進柔良下當用者如上事 同上
三月上已官人皆潔於東流水上自洗濯祓除去宿垢爲大潔々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潔之也 同上巻三
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楙其禮以朱素連葷菜錘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以施門戸代以所尙爲餝漢並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素五色印爲門戸餝以難止悪氣 同上巻五
立秋之日自郊禮畢始揚威武斬牲於郊東門以薦陵廟其儀乘輿御戎輅白馬朱臈躬執弩射牲以鹿麛太宰令謁者各一人載獲車馳駟送陵廟還宮遣使者齎束帛以賜武官武官肄兵習戰陳之儀斬牲之禮名曰貙劉 同上巻七
三老五更杖玉杖八十九十賜玉杖長九尺端以鳩爲餝鳩者不噎之鳥欲令老人不噎 同上巻一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引云仲秋之月老入
八十九十年加賜玉杖長九尺端以爲鳩爲餝名鳩杖以賜老者之也
季冬之月御廻歲終陰陽已交勞農夫享臈以送故先臈一日大難謂之逐疫 同上巻十二
季冬之月先臈一日逐疫侲子持炬火送疫出端門之外騶騎傳炬出宮司馬闕門外五營士傳火棄洛水中 同上
百官賀正月且二千石以上々殿稱萬歲擧■御食司空奉羮大司農奉飯擧食楽 同上巻一
孛星者悪氣所生爲兵亂其所以孛徳孛徳亂之象不明之表或謂之彗星 諸道勘文巻四十五引後漢書志
韓楊占云其象若彗竹彗樹木條 同上
太白光明入大微是大兵入天子庭之也 天地瑞祥志巻七
延喜中京師長者木履後黨事起九強拘擊木履之妖也 同上巻十七引五行志
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飯胡以空胡笛胡儛京都貴戚皆競爲之此服妖其後董卓多懼胡兵虜掠宮掖也 同上
賣宮關内侯顧五百百萬者與之 玄應音義十三 慧琳音義五十五引不重百字
靈帝光和元年南宮侍中寺雌鷄化爲雄身尾皆似雄頭冠未變詔問蔡雍々對曰皃之不恭將鷄禍今鷄身已變未至於頭是將有事而不成也若政無所改爲患滋大是後張角作亂天下大崩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白蓋小車何延延延延衆多之皃 和漢年號字抄下
恒帝建和三年北池雨災似羊時帝幼大后專政且有大喪雨稲有近臣誅雨黍粟大人出走一云无徳者興有徳者不祿雨五糓天下穣 天地瑞祥志巻十二
安帝永初元年冬十月河南新城山水出災壞民田壞處泉水出深三丈是時司空周章等以劉大后不立皇子勝而立清河王謀欲置十一月事覺章等被誅其年郡國卅一丈水出漂没民人也 同上巻十六
安帝永初六年卯東池水變色皆赤如血是時劉太后猶専政也 同上
質帝本初元乍五月海水溢樂安北海溺殺人物是時大后専政也 同上
靈帝喜平二年東萊海出大魚二長八九丈高二丈餘明年中山王暢任城王博並薨 同上巻十八
青龍中東海大魚長八丈二枚祭有神之助 同上
靈帝光和中洛陽男子在龍以弓箭射北闕吏収考問辭居貧負債無所歸因買弓箭以射闕近射妖也其後車騎將軍如莫與兄大將軍進部近還相猜疑對相攻撃戰於闕下留死敗殺數千人洛陽宮室因陰燒盡 同上
廷喜五年驚馬興逸象妖入宮 同上巻十九
大將軍有營五部部有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令集解巻二十四
驛馬卅里一置 何上巻四
皇太子皇子皆宋輪青蓋故曰青蓋車 倭名類聚抄巻三引輿服志
冕〔音免〕冠之前後垂旒者也 同上巻四
古者佩玉尊卑有叙五覇迭興戰爭不息佩非戰器紱非兵旗於是解去紱佩留其糸襚以爲章表紱佩既廢秦乃以釆組連結於襚官高者加以環玦光明章表轉相結綬故謂之綬亦帶也 慧琳音義三十七 原本玉篇糸部引戰爭作義兵轉作傳
黃赤綬緑青綬縌皆長三尺二寸爲之與綬同釆而首半之縌者古佩襚也佩襚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間得施玉環黒綬黃綬皆長二尺與綬同釆而首半之凡織綬光合單紡爲一絲四絲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成一文々釆淳爲一圭首多者絲細少者絲麤皆廣尺六寸 原本玉篇糸部
百石青紺綸一釆婉轉繆織長丈二尺 同上新撰字鏡巻十一
賈人嫁娶衣緗■而已 同上

承宮琅邪人常在家陰山中耕種禾黍臨孰人認之宮便推之與而去由是發名也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郭伋字細侯拜幷州刺史行部到河東數百少兒各騎竹馬迎之少兒曰使君何曰至此伋曰來日至此少兒皆乘竹馬赴期矣 和漢朗詠註略抄
孫程等立順帝帝賜程等車馬金釧 慧琳音義二十
遼東無慮縣有毉無閭山也 翰苑巻三十高麗條
大秦國合諸香煎其汁謂之蘇合 義楚六帖巻二十
觧卑者亦東胡之支也別依鮮卑山故因號焉其言語習俗與烏桓同也 翰苑巻三十
觧卑其地東接遼水西當西域自爲匈奴冒頓所破遠竄遼東塞外與烏桓相接未嘗通中國光武時南北單于更相攻伐匈奴損秏而觧卑遂盛自燉煌酒泉以東邑落大人皆詣遼東受客賜 同上
常欲去之未有雅緣是也 原本玉篇糸部 已下三條未審屬於何篇
汪汪萬頃之陂 慧琳音義五十五
袁宏著木履 倭名類聚抄巻四


魏略  魏 魚豢 撰

文帝欲授禪龜出於靈池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文帝欲受禪白雀十九見 同上
文帝欲受禪郡國奏白雉十九見 同上
文帝欲受禪郡國白虎廿七見 同上巻十九
文帝欲受禪郡國奏曰麋十九見 同上
文帝欲受禪郡國奏白鹿十九見 同上
文帝欲受禪郡國奏九尾狐見於譙 同上

洛水浮橋 倭名類聚抄巻三引五行志
大祖未有禿鶖止文昌殿北池明年大祖崩也景初三年禿鶖止芳林華池又集芳林園輒爲帝崩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引五行志

皇甫陰爲燉煌太守民不暁耕種因教民作耬犂省力過半 祖庭事苑巻七
脂習字元濟疾邪之賦云鳩鴿相和以鳴拂鶉鷃儔輩而諠譁既無見處可以峙又無向處可以蹲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夫餘國在玄苑長城北去玄菟千餘里南接句驪東接挹婁即肅愼國也 翰苑巻三十夫餘條
衣尙自衣錦繡文■曰黒豿爲裘譯人傳辭皆跪手據地其殺者人死没入其家盗一者青十二男女婬婦妬宜之殺 同上
夫餘俗有軍事殺牛祭天以牛蹄占凶合者吉死者以主人殉葬居喪去珮大體與中國相髣髴也行人無晝夜好歌吟音聲不絶也 同上
肅愼氏其地在夫餘國北十日行東濱大海西接冠漫行國北極弱水其土界廣數袤十里居深山窮谷夏則巢居冬則穴處父子代爲居長無父黒以言語爲約束續貂毛以爲布挾而噉之得陳内坐其止令臑地土無鹽鐵燒木作灰懽取汁食 同上肅愼條
高句驪國在遼東千里南接朝鮮穢貊東接沃沮北接夫餘也 同上高麗條
其國大有五族有消奴部順准奴部樓桂部爲土微弱桂樓部代之五部皆貴人之族也一人内部即後漢書桂樓部一名黃部一名黃部二曰北部即絶奴部即絶奴部即名後部一名黒部三曰東部即順奴部一名在部一名上部一名青部四曰南部即懽奴部一名前一名赤部五曰西部即消奴部也一名右部其北部如燕内部姓高即王族也高麗稱無姓者皆内部也又内部雖爲王宗列在東部之下其國從事以東爲首故東部居上 同上
高麗俗好哥舞其人自喜跪拜以十月會祭癸天名曰東盟有軍事亦各祭天殺牛觀蹄以占吉凶大加主着幘々無後小加着折風形如弁襚穴神於國東水上祭之無牢獄有罪則會諸加平議便殺之没妻子爲奴婢其俗淫侈相奔誘其死葬其椁無棺之 同上
韓在帶方南東西以海爲限地方四千里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々韓古之辰國也馬韓在其西其人土着種稻知作綿布鯷■東鯷人居海中州鼇■倶海也有也 同上三韓條
三韓各有長帥其置官大者名巨智次曰邑借凡有小國五十六惣十餘万戸辰王治目支國支國置官亦多曰巨智 同上
辰韓俗喜歌舞彈瑟々形似筑兒生欲其頭扁便以名押其頭今辰韓人皆扁頭亦文身施竈皆在戸西其續廬國與倭界接其人形皆大衣服潔淨也 同上
辰韓入常用馬韓人作主代之相承其地宜五糓若作縑布服牛乘馬其俗嫁娶男女有別以大鳥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飛颺 同上
從帶方至倭循海岸水行曆韓國到狗邪韓國七十餘里始度一海千餘里至對馬國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無良田南北布糴南度海至一支國置宮至對同地方三百里又取之東南五東里到伊都國戸万餘置曰爾支副曰洩渓觚柄渠觚其國王皆屬王女也 同上倭國條
女王之南又有狗奴國女男子爲王其官曰狗右智卑狗不屬女王也自帶方至女國万二千餘里其俗男子皆點而文聞其舊語自謂太伯之後昔夏后小康之子封於會稽斷髪文身以避蚊龍之害今倭人亦文身以厭水害也 同上
大秦曰出赤白黒黃青綠紺縹紅紫十種瑠璃之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祖庭事苑巻七引曰作国瑠璃作流離無之也二字
大秦國有金縷繡雜色綾其國利得中國系素解以爲胡綾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上句色下有之字 三部經音義巻一
迷迭香出大秦國 倭名類聚抄巻五 藥字抄 義楚六帖巻二十
兜納香出大秦國 同上 香字抄 義楚六帖巻二十
雀頭大秦國出在南方艸狀如雀 義楚六帖巻二十
薫陸出大秦 同上
鬱霞香生大秦國 香字抄
東北極有人長九寸 義楚六帖巻十四引西域傳
臨倪國王無子因祀浮圖其妃莫耶象子入夢而孕太子生亦從右脇頭上有髻随地而行七歩其形似佛以祀浮圖得兒故名浮圖近世黃巾見彼傳又説彼國有神人名曰沙律年老髪白狀如老子常教氏爲浮圖近世黃巾改彼爲老子誑惑天下前漢哀帝時秦景至月氏國王令太子授浮圖經還漢 同上巻八引西域傳


魏書  晉 王沈 撰
明帝大和五年五月清高殿災初帝爲平原王納河南虞氏爲妃及即位不以爲后更立典虞女爲后々本■微非所宜升以妾爲妻之罸也青青龍元年六月洛陽官鞠室災二年四月崇華殿災延于南閣三年七月此殿又災帝間高堂隆此何咎也於禮寧有祈禱之義乎對曰夫災變之發皆所以明教誡也唯率禪脩徳可以勝之 天地瑞祥志巻十六
文帝甄皇后毎寑家中髣髴見有如人恃王衣覆其上吉象也 同上巻十七
烏九俗耕種用布鼓鳴爲候也 同上巻十八
烏丸地宜青穄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鄴城魏所都也漢書有鄴縣是也 慧琳音義八
黃帝昌意少子受封於北地以土徳王北人謂土爲拓謂后爲跋故以拓跋爲氏至孝文帝因讀周易見乾卦云元者萬善之始遂改爲元氏也 希麟音義十
仲宣姓王名粲字仲宣魏時山陽高平人也少時與人共行讀書道傍碑文一遍即皆誦得不失一字又能覆棊局比校不差一道也 琱玉集巻十二


吳紀  晉 環濟 撰
蜀遺使獻重錦千端張温表送使蜀所得物熟錦五匹生錦十匹劉禪送臣温熟錦五端諸葛亮送臣温熟錦二匹李劉送臣温凡錦廿二匹乞付藏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吳錄  晉 張勃 撰
諸葛恪將誅所坐聴事屋棟析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會稽有禹廟自此始之也 同上巻二十引吳録埋志
九眞郡多象曰南亦饒之 三部經音義巻二引吳録地理經
大湖灣曲分爲五湖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吳地記
燕留爪於舘娃宮 同上
吳縣西四十里有峴山々上有石城吳王造美人宮於此歌舞 同上


呉書  吳 韋昭 撰
孫阿堅族子也出後姑兪氏 原本玉篇舟部
鄭泉字文淵陳郡人也孫權時爲太中大夫爲性好酒乃嘆曰願得三百斛船酒滿其中以四時甘飲置於兩頭安斗斗在傍随減随益方可足一生耳臨死之日勅其子曰我死可埋於窯之側數百年之後化而成土覬取爲酒瓶獲心願矣 琱玉集巻十四
甘寧住止常以繒錦維舟去輒割葉以示奢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顧悌父終水漿不入口五日也 令集解巻十三


晉書  晉 王隠 撰
元帝永昌元年甘卓在襄陽照鏡不見頭後爲主敦可誅安帝義熙初東陽大子守段仲父昭鏡不見頭旬日就戮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洛城内東北角歩廣里中地陷々中有二鵞其倉者飛去其白者不能飛問文博士不能對陳留前孝廉董養字仲道聞而歎曰昔周時所盟會狄泉此地是也有二鵞倉者胡象後胡當入洛白者不能飛此國諱也 同上巻十八
王浚居幽州野孤踞俊府門翟雉入聴事石勒所破雉巢木上有大水也 同上
趙倫墓位鶉入于大極前殿求不知處 同上
孟業晉時幽州刺史也爲人大肥下官還京晉武帝意欲稱之乃作大稱掛於殿壁業入見之曰陛下作稱欲何爲也帝曰朕聞人重千斤者吉朕欲自稱有幾斤業曰陛下正欲稱臣耳無煩聖躬於是稱業果行千斤 琱玉集巻十四
表甫字公魯全椒人少稱言語與華譚齊名甫稱所知於領軍何勗勗曰君稱其好入則多所宜何以唯欲使宰民不可爲臺閣職兮甫曰人各有能有不能此人雖好好莫過錦錦不可以爲慆美莫過稻稲不可以爲齎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劉琨加郭默河内太守默與劉淵接近數相侵犯淵遣曜討默収默粟蕩盡 同上巻八百六十四
相撲〔撲音蒲角反〕下伎也 倭名類聚抄巻二


晉中興書  宋 何法盛 撰
張祚稱涼王日夜天上有光如蓋聲若雷震動郭邑十日大風析木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秦漢以來未記生地毛者唯趙地生毛長尺餘而爲秦所所滅太元二年地毛父老云地生毛民將勞是時謝玄擊氏民無停歲十四年地生毛其後王室大亂隆安四年地生毛後義旗興後民人勞若 同上引晉中興徴祥説
四■賓服々則金縢見金縢者仁寳也永和元年陽糓民得金縢一枚長五寸狀如織縢後桓温平蜀四蠻賓服之應 同上
大元十六年鸛雀集大極殿東堂鴟尾十八年又巣國子堂東宮太子殿乃西門是安帝薄福之象也 同上巻十八
咸和二年正月饗萬國有鷗鳥五同集殿庭鷗湖澤之鳥而群集殿庭非其所也 同上引晉中興徴祥記
隆安四年南郡有鷄生角々■自萎落元興二年冬衡陽有雌鷄化爲雄冠距鳴將八十餘日而冠萎萎後數日而死是時桓玄墓位南郡玄之本封衡陽亦楚地鷄不當生苗猶人臣不當逆也變而冠距鳴將皆備猶玄得稱帝也八十餘日而冠萎明玄九旬而敗也 同上
咸和元年司徒府羊産無後足其後蘇作逆 同上巻十九
天下太平則■虞見昔召公化行使西之國而■虞應也 同上
大元十三年京都民家豕産子一頭二身八足案京氏曰豕子同頭異身其色分 同上
咸和六年會秀孝於樂賢堂有■見於前獲之孫盛曰秀無策試之才孝乏四科之實而皆賓於王庭受言佩■此尋倫所以攸斁版蕩所以哀傷 同上
興寧九年麈入于東海矛麈主也將爲天下之之徴後哀帝崩東海王即位 同上
兪縦爲桓彝將軍討蘇峻 原本玉篇舟部
求以牛車牽埭取其海税也 慧琳音義九十
九月癸卯皇太后臨朝稱制司徒王導録尙書也 希麟音義十
中宗所幸猶夫人衣無文繡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安皇帝孝武帝長子也再爲皇太子命爾以登儲貳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中
王者敬養耆老則甘露降於松柏尊賢容衆則竹葦受之甘露者仁澤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飴 三部經音義巻一
圍碁堯舜以教愚子也 倭名類聚抄巻二



第二 古史類


漢紀音義    崔皓 撰

涙下無聲曰泣也 慧琳音義二十三


後漢紀  晉 張璠 撰
梁冀地中船無故自覆後洙魏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引漢紀 案標題據隋志訂


魏氏春秋  晉 孫盛 撰
青龍三年刪丹縣金山川水溢寳石員置狀藏靈龜廣一丈六尺長一丈七尺是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嵆康見隠者孫登欲與之言登默不對踰年將去康曰先生竟無言乎登曰子才多識寡難免今之世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晉紀  晉 干寳 撰
熙元年太廟梁折四月太祖崩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晉陽秋  晉 孫盛 撰
苻堅未敗長安市鬼夜哭一月乃止鬼夜呼人長子名曰白頭雞之精以狗屎塗門則已鬼夜呼人父名黒頭雞之精合囗塗門自死則已鬼夜呼人母名黃雞赤頭之精取其尾著竈上殺之鬼夜呼中子名白腹黒毛赤雞之精殺之則已夜見女子戴燭行者視其所入中有玉白頭丈人好舂者人見以抜呼宜禾■室中有鬼則聞鼓聲以家應之則已鬼夜槫人門以桃弓葦矢射之 天地瑞祥志巻十四
齊王晉惠帝之弟名國封爲齊王復領大司馬時有婦女夜中在司馬門寄産有司逐之婦女曰待我截劑便去時人聞之以不爲祥言截齊者截齊王之頭也未經數日齊王坐謀反被誅 琱玉集巻十四引晉陽抄
晉孝武帝十九年雍州刺史郗■於慕容永處得璽送建業璽方寸厚一寸七分高四寸六分盤龍文隠起文字巧妙一與傳國寳同但形製高大玉色不迨耳自晉至梁相傳謂之鎭國璽及景敗侍中趙思齊持之渡江兗州刺史郭元建得之送齊文宣齊亡入後周周傳于隋文帝初得亦爲之傳國璽開皇九年改爲受命璽至開皇十九年平江南得眞傳國璽及改前所得大者名神璽至大業初著之于今矣 義楚六帖巻二十三
晉陽秋有人姓姚名越 玄應音義十四
吳人謂中國人爲傖人俗又惣謂江淮間雜楚爲傖 同上十六 慧琳音義六十五
高祖鎭關中關東飢高祖轉粟五百萬斛輸于京師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張華將死中台星遂坼太元中後還合正蓋太傳謝安爲相所到也 祖庭事苑巻四
會稽謝敷字慶緒隠于若耶山忽月犯少微時戴逵名著於敷時人憂之俄而敷死故會稽人士嘲吳人曰吳中高士求死不得 同上


晉紀  宋 徐廣 撰
中宗令曰太常賀循氷清玉潔行爲俗表孤近〔一本柞曾〕造其廬屋室服物周身而已賜循牀褥錢廿萬 令集解巻十二引除廣晉記


續晉陽秋  宋 檀道鸞 撰
魏詠之生而兎缺 倭名類聚抄巻二


晉録
瑯瑘王凝之夫人陳郡訓元弃女二子亡已六年忽見二兒被杻求母造福母即爲造而免苦也 義楚六帖巻二
尙書謝晦未發心之前爲荆州刺史謂寺塔不宜在城移之郭外乃率部衆至其寺門八十人各持刀斧毀壊塔像瓦木縦横俄爾雲霧暗天風塵勃起晦即怖走隊人驚散莫知所去晦夜夢見沙門飛騰空中光明顯赫又二人形悉丈餘雄姿甚偉勵聲嗔曰君所爲導尋當自現後多病死或犯法晦連年瘠痛後因謀叛一家被誅 同上


宋春秋  梁 王琰 撰
赫囗囗鮮卑別種本匈奴左賢王後也祖衞臣仕塞表 翰苑巻三十


齊春秋  梁 吳均 撰
江淹夢一人自稱張景陽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淹探懐中得數尺以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耶願見丘遲曰餘此無用乞君■支國有雲崑錦文似雲霞覆於日月如城雉樓堞又有雜珠錦文似貫珠有篆隷錦文似大篆小篆又有烈錦文似烈於燈燭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沈麟士字雲禎少清貧無紙以飜故書寫數千巻 倭名類聚抄巻六

三十國春秋  梁 蕭方等 撰
王夷甫常把玉柄麈尾〔麈音主〕 倭名類聚抄巻五

梁典  陳 何之元 撰
梁蕭氏元帝諱譯字世誠〔一本作城〕爲西魏所敗崩矣 弘決外典鈔巻一 案梁典有二種此書引不著撰人姑據現在書目録補


第三 雜史類


古文璅語
吾君臣有徳行其祥四方雉先至〔謂鶹■■■一一雉先至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春秋後語  晉 孔衍 撰
鄒忌六國時齊人也初得爲相淳于甄見之曰得命者昌失命者亡忌曰謹受命矣請無出鄙辭■曰狢膏無軸所以爲滑不能運方穿忌曰謹受命矣請謹事左右■曰弓膠昔幹所以爲勢而不能傳合疏乎忌曰謹受命矣請謹附萬民■曰狐裘雖破不可補以黃犬之皮忌曰謹受命矣請擇君子無雜小人■曰大車無軫不能載常任琴瑟無軫不能成五音忌曰謹受命矣謹脩法律而督姦吏■説既畢趍出至門謹其僕曰是人者吾語之微言五荅我如響之應聲是人封不久矣居未朞年果封侯也 琱玉集巻十二
蔡澤燕人也就魏人唐擧請相擧孰視而咲曰先生偈鼻戾肩魋頟戚齃吾聞人聖不相先生無勞相也 同上巻十四
田文齊國孟常君也豪俠當世養客數千智策謀謨名震諸國後因至趙々人先聞其名竟往觀囑乃見其■陋皁拙諸人不覺一時大咲田文乃怒令士卒擊之盡殪遂即還返 同上
商鞅秦孝公時丞相也姓公孫氏封於商邑也 慧琳音義九十五
杜郵在咸陽西十里白起死於此 同上
初蘇秦與張儀倶事鬼谷先生十一年通六藝經營百家之言鬼谷先生弟子五百餘人秦與儀學終而辭歸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魏有更羸脈者與魏王處有鴈從東方來更羸虛發而鳥下王恠之問曰何以得至此乎更羸曰此蘗生也王曰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鳴悲其飛徐者創痛也鳴悲者失群也故創未息而驚心未去聞絃音而下 同上上之下
桓侯六年越醫扁鵲過齊桓侯客待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欲以不疾爲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悦後五日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不治將恐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悦後五日扁鵲複見望桓侯而還去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湯慰所及在血脈針炙所及在腸胃酒醪所及其在骨髄司命無奈之何也今疾在骨髄臣是以無請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々々已逃桓侯遂卒子威王立也 同上 弘決外典鈔巻三引此文又有注文越醫下云今越醫益因其名爲號也腠理下云腠理皮膚間也
羿夏后氏之代帝相之臣有窮氏 同上
童男童女數千人令随市求仙積年不得費用已多不能獲訖始皇崩也 同上中
馮瑗之薜召諸民債者合券券既合瑗乃矯孟嘗君之命所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皆呼萬歲 祖庭事苑巻五
趙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遺五書願以十五城易之趙遣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見相如奉璧大喜左右呼萬歲 同上
田單守即墨使老弱女子乘城上偽約降燕軍皆呼萬歲 同上
秦始滅六國一統天下有童子云秦者胡也乃遣大子扶蘇將軍蒙恬領兵役萬姓築萬里長城以防胡始皇崩丞相李斯乃立少子胡亥爲二世皇帝帝用侫臣趙高讒殺李斯不修國政天下乃亂秦遂滅 同上
春秋中齊威王二十四年魏王問威〔一本作齊〕王曰王之有寳乎答無魏王曰寡人國雖小〔一本作少〕乃有徑寸〔一本有之字〕璣十牧〔一本作枚〕照車前後各十二乘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寳乎威王曰寡人之謂寳與王寳異有臣如檀子等各守一隅則使楚趙燕等不敢輒前若守寇盗則路不拾遺以此爲將則照千里豈直十二乘車〔一本無車字〕耶魏王慚而去 弘決外典鈔巻三
趙將伐燕蘇代爲燕説趙王曰今者臣從外來遇小蜂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蜂合而挾其啄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見死蜂蜂亦曰今不失〔一本作出〕明日不失必見死鷸不雨者謂啄不相離也恐併爲漁父所得今趙伐燕久以相弊衆臣皆恐強秦爲漁父也願王熟計之趙王乃止 同上


楚漢春秋  漢 陸賈 撰
亞父謀曰吾使人望沛公長氣衝天或似龍或似虎非人臣氣也 令集解巻三


南越志  宋 沈氏 撰
永成縣江前有神鼎員數黒高五六丈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江鷗一名海鷗在漲海中随潮上下常以三月風至于洲嶼生卵色青頗知風雲又群飛至岸漁人及渡海者皆以此爲候 同上巻十八 慧琳音義九十九引首句
客鷄如家鷄而五彩年穣則至之也 同上
烏賊魚常自浮水上烏見以爲死便生喙之乃巻取烏故謂烏賊今匹烏化爲乞 同上 倭名類聚抄巻八引上句
龍川常有弩銅出水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水牛一名潜牛 倭名類聚抄巻七


漢末英雄記    王粲 撰
曹操赤壁行時至雲夢澤逢大霧迷失道 りきょう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英雄記 案標題據隋志補


吳曆    胡沖 撰
太元元年有鳥荒中似鴈高足長尾毛羽五色咸以爲鳳皇改年鳳皇元年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魏晉世語  晉 郭頒 撰
曹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引世語
中書令下稱於廁上見兩因如人眼尋被誅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晉諸公讃  晉 傅暢 撰
高令表毅在事貪濁遺略寳左僕射慮欽及山濤息詠等等一得毅細錦各數端王恂密啓世祖下詔推之枚毅治罪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晉抄  梁 張緬 撰
他人姓羅名友字他仁晉時相陽人也從桓宣武平蜀案行蜀城闕觀内外屋宇街巷廣狹園菀殖種菓竹多少皆默記之後宣武漂州與簡文集友亦與焉宣武論説蜀中諸事多有遺忘友皆條列無有錯漏宣武驗以蜀城闕簿皆如其言坐者無不歎服友位至廣州刺史也 琱玉集巻十二
晉明元帝之子明帝也年始數歲甚大聡辯時有人從長安來帝問洛下消息元帝因問明帝曰日近長安近明帝曰長安近元帝曰何以知之對曰止聞人從長安來不見從日邊來是以知長安近元帝異之至後日帝會群臣復問之荅曰日近帝曰汝昨日言長安近今日乃言日近何也對曰擧頭即見於日盻目不見長安以是故知日近也 同上
趙鞅周時晉國卿也楊回者不知何許人請見趙鞅曰臣居郷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來見之趙鞅既聞輟食而起欲去見之左右進曰居郷三逐是不容衆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其過八矣君欲見之何也趙鞅曰汝不知之夫美女者醜婦之所仇也盛徳者亂世之所疎也正直者邪枉之所憎也遂出見之因授爲相而國大治也 同上
師曠周時晉人也時晉平公出田見於乳虎乳虎伏而不動平公還返謂師曠曰吾聞之也覇王之主猛獸見而則伏今者寡人出見乳虎伏而不動此其猛獸乎師曠曰鵲食猬々食鵕鸃鵕鸃食豹豹食駮駮食虎夫駮之狀有似馬今吾居之出必驂駮馬而田乎平公曰然師曠曰臣聞之一自誣者辱三自誣者死今虎不動者爲駮馬之故非主君之徳義也而君奈何一自誣乎平公異曰出朝有鳥施公不去公朝還返謂師曠曰吾聞之也覇王之主鳳鳥下之今者出朝有鳥施於寡人終朝不去是其鳳乎師曠曰東方有鳥其名諫珂其爲鳥也文身朱足憎鳥愛狐今者吾必衣狐裘以出朝乎平公曰然師曠曰臣嘗言之一自誣者死今鳥下施乃爲狐裘之故非吾君之徳義也君奈何再自誣乎平日不悦異日置酒而召師曠使郎中馬章先布蒺藜於階陛下師曠既至履而上堂平公曰安有人臣履上人主堂乎師曠解履剌足及伏剌膝宛轉於地仰天而歎公起承之曰今者與叟戯耳對曰肉自生虫還自食也木自生蠧自刻也人自興妖還自賊也五鼎之具不當生難覇主堂廟不當生於蒺藜公曰奈何曠妖以在前無可奈何不盈數日平公果死也 同上
張華字茂先晉時范陽人也晉惠帝時爲司空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狸能爲幻化墓有華表亦知未然之事狸謂華表曰視我之皃可得見晉帝未華表荅曰視子之皃妙解無窮然張司空智度恐難籠絡子未須去狐狸不聴華表曰子今若去非但喪子千年之姿亦當深悞老鄙狐狸遂變作一書生可十六七許童顔惣髪往見張華々見其惣角容姿潔白擧趍鏘視盻分明言談辯■高略三史深貫百家蘊積三才苞含十聖兼達五禮洞暁八儒談莊老之妙玄釋眞如之絶旨張華於是愕然莫知所問乃歎曰天下豈有如此年少也若非鬼魅當是狐狸書生又曰明公當尊賢容衆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學乎言竟而退華已使人守門書生既不得出又謂華曰門置甲兵人設蘭錡當是有疑於僕亦聴公所疑將恐才辯之人巻舌而不談智謀之士望門而却走深爲公惜之華終不聴而更使防御甚急時有豊城令雷孔章謂華曰若是鬼魅狐狸可試之以■華曰■者唯知百年事此乃千歲精不復可別唯有千年枯木照之則形見矣燕昭王墓前華表以應千年乃遣往伐使人既至華表歎曰老狸不自知果悟我也既研華表於樹空中得一青衣小兒長二尺餘將送未至洛陽變成枯木燃之以照書生乃是大斑狸遂即殺之也張華歎曰此之二物若不値我復經千年則不復可得矣又晉惠帝時有一鳥毛堕地長一尺餘帝以問華々曰此是海鳻毛此毛落者天下當土崩瓦解及惠帝崩懷帝立劉石等作亂石勒逼於洛陽懷帝南遷至愍帝立長安陷於胡賊天下果大亂也 同上
張華字茂先晉時范陽人也時有一人饋陸機一器鮓嘗之甚美轉餉張司空司空曰此龍肉也陸機未信司空曰以苦酒灌之必當有異便如其言即有五色文章陸機問鮓主所得荅言家園中積稲發而得百魚長三尺遂以爲鮓々美故將奉送果如其言 同上巻十四
士衡姓陶名偘字士行晉時丹陽人也爲數州野守而偘後丁母難送靈至墓時有二客來弔不哭而退衣服鮮潔儀容庠序偘疑非人遣随看之但見雙鵠飛沖而去也 同上巻十二
衞玠字叔寳晉時河東安邑人也小時乘白羊於洛陽市擧市共觀咸曰誰家璧人後玠從豫章還洛々中觀者如堵焉玠先有羸疾而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咸謂看殺衞玠 同上巻十四
韓壽晉時潁川人也爲太尉掾甚有姿皃太尉賈充有女在室見壽美麗心欲悦之遂與壽通充家有異種香女竊與壽々得帶之又在充坐充恠壽所帶香疑壽與其女通遂打問其婢々以實告之充因以女妻壽 同上
叔夜姓嵆名康字叔夜晉時譙國人也爲中散大夫但康姿容挺特神明清爽山公曰叔夜爲之人也巌々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嵬峩若玉山之將崩 同上 又巻十四引少異
松弘晉時人也容皃甚美王石軍見之嘆曰面若凝脂眼如點漆此乃神仙之儔實難有匹也 同上
孟陽姓張晉時人也毎行小兒老嫗皆以瓦石擲之満車而返 同上
左思字泰沖晉時人也甞斅潘岳遊遨郡嫗圍遶齊共唾之委頓而返 同上
阮籍字嗣宗晉時陳留人也飲酒至八斗毎鹿車載酒身居其中使人推之止息之處輒飲至醉籍聞歩兵廚中守洒三百石遂請爲歩兵佼尉文帝許之於是恒與劉泠酣飲廚中籍任至東平太守 同上
伯倫姓劉名泠字伯倫晉時沛國人也爲性好酒一飲一石醒即復飲終日恒醉其妻涕泣諫曰君飲酒大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泠曰甚哉我不能自禁唯當咒鬼神因誓斷之耳可更持酒將來妻曰敬聞命矣即具於前請泠咒曰天生劉泠一飲一石五斗■醒婦人之言愼不得聴便執配酣飲已復醉矣其妻愕然無如之何 同上
阮宣字子常晉時陳留人也爲性好酒不慕榮祿毎歩行以百錢著掛杖頭至酒店上獨酣■而與錢盡歸明日還復然也 同上
孔群晉時人也位至鴻臚卿爲性好酒王承相語云卿恒飲洒不見酒家覆缻布淹之日月糜燗群曰不爾竊見糟肉弘復宜久群嘗與親舊書云今年田得七百斛■未不了麹蘖事 同上
畢卓字茂世晉時新蔡人也爲性好洒毎日一手持蟹螯一手持洒桮泊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耳後爲吏部郎恒飲酒廢職比舎有郎釀洒始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酒飲之掌酒老謂是盗執而縛之其郎往視乃畢吏部也便釋其縛卓復引主人飲於甕側取醉而去 同上
王忱字仏大晉時人也位至荆州刺史忱好酒至荆州轉甚一飲或累月不醒遂以此死毎日三日不飲酒便覺形神不復相親也 同上
周顗字伯仁晉時汝南安成人也位至僕射恒囗飲酒嘗經三日不醒時人謂之三日僕射 同上
張季姓張宇季鷹晉時人也縱任不拘於世時人号爲江東歩兵或謂之曰卿乃縱適一時獨不爲身後名也荅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桮酒 同上


典略  魏 魚豢 撰
孔子及衞衞夫人南子使人謂之曰四方君子之來者必見寡小君孔子不得已見之夫人在錦幃中孔子北面稽首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黃帝夢遊華胥氏國即天竺國也佛在神之所矣 義楚六帖巻二十一引正理所引
漢朝火徳王爲水斖々能剋火故去水而加隹 慧琳音義八十九引劉向典略 案不知劉向有典略否姑録於此

魏國志
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之從者曰君何軾之乎文侯曰此非干木之閭以吾聞干木不肯以身易寡人寡人何敢不敬干木廣於徳寡人廣於地干木富於義寡人富於財地不如徳財不知義寡人當以師禮事之何況敬乎文侯見段干木立拱而敬言及見翟黃據胡牀而與之語翟黃不悦文侯曰干木官之則不顧祿之則不受今子官之則上卿祿之則千鍾又責吾禮翟黃大慚拜謝而出 祖庭事苑巻六

洞紀   吳 韋昭 撰
人皇分治九州古語質故以頭數言之 五行大義巻五

三五曆記  吳 徐整 撰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原作十據正本改〕歲天地開闢陽清爲天陰濁爲地盤古在其中一日〔原作曰據正本改〕九變神於天聖於地 釋日本紀巻五
天日〔正本作曰恐非〕厚〔原作原據正本改〕一丈〔原作大據正本改〕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原作也據正本改〕九萬里 同上
開闢之初有神聖一身十三頭號天皇如此則以一身十三頭之天皇爲神之人也 同上巻十六引呂濟三五曆記曰五行大義巻五引天皇十三頭一句 又引有神人十一頭號地皇―句
氣像末分謂之太易元氣始萌謂之太初也
氣象之端謂之太始形變有質謂之太素也
質形已具謂之太極也斯爲五始也 希麟音義五

通曆  吳 徐整 選
燧人氏鑚燧出火教人熟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上


帝王世紀  晉 皇甫謐 撰
天皇太帝曜魄寳地皇爲天一人皇爲太一 五行大義巻五
三皇之世合二萬七百九十七年 義楚六帖巻十三
太皥帝包犧氏風姓也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跡出於雷澤華胥履之而生包犧長於成紀蛇身人首有徳取犧牲以充包厨故號曰包犠氏後世音謬故或謂之伏犧或詣虑犧一號皇雄氏在位一百一十年包犧氏没女蝸氏立爲女皇亦風姓也 祖庭事苑巻五
大昊帝庖犧氏有聖徳繼天 改元部類長曆條
河出圖授伏犧遂書八卦天與禹洛出書也神龍負文列於背有數至于九謂之九疇書曰九疇以授禹今洪範首篇是也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太昊伏犧風姓木徳王始畫八卦分九州設罟網以取魚養犧牲以宛庖厨故曰庖犠服牛乘馬亦曰伏犧在位一百年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下
伏羲作瑟三十六絃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女媧禍諫五色石以補天之闕 同上
炎帝作五絃之琴 同上 倭名類聚抄巻五
炎帝神農氏嘗別草木民除其害黃帝之時又有神農者 弘決外典鈔巻四
黃帝使伶倫於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解谷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吹之以爲黃鐘之管以象鳳鳴雌雄各六以定律呂以分星次 五行大義巻四
黃帝出遊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天乃其雨七日七夜魚流于海始圖書今河圖帝視萌之篇是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軒轅氏有景雲之瑞用雲紀官少昊有鳳鳥之瑞以鳥名紀官 義楚六帖巻十三
黃帝登仙四輪車駕六馬 三教指歸覺明注中
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軒轅土徳始制衣服造書契置史官爲舟檝以濟不通立棟宇爲杵臼以利萬民作孤矢以威天下鳳凰巢于阿閣麒麟遊苑囿始作律管在位一百十年 同上下之下
黃帝夢一人執千鈞之弩驅群羊帝寤歎曰風者號令執政也天下一豈有姓風名后者夫千鈞之弩異力者群羊善牧者天下一豈有姓力名牧者求之爲相即風后爲牧於力牧偶用爲相之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黃帝治天下百廿一年風雨調和草豊稔後日龍降迎之帝乘之欲上天近臣妻子倶相泣而乞從或乘龍之前後或抱手足尾後有二人抱龍髯而上半天髯脱而倶落其落地曰■湖帝竟登天或云帝落弓因以彼地爲黃帝之墓所 和漢朗詠註略抄 別引首句和草作万菓
嫫母黃帝時極醜女也鎚頟■頞形麁色黒今之魌頭是其遺像而但有徳黃帝納之使訓後宮 琱玉集巻十四
高辛■齒有聖徳能順三辰 五行大義巻五
高辛氏之子以正月七日恒登東崗命青衣人令列青馬七疋調青陽之氣馬者主陽青者主春崗者萬物之始人主之居七者〔一本作日〕七耀之清徴陽氣之温始也 年中行事秘抄
堯流共工于幽洲以竄北狄遷三苗于三危以竄西戎放驩■于崇山以竄南蠻殛鯀于羽山以竄東夷 五行大義巻五
堯取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庶子九人皆不肖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中
帝堯陶唐氏名放勲火徳聰明文思允恭克讓茅茨不剪土階三尺夏衣葛冬鹿裘有草生庭十五日已前生一葉十五日已後落一葉名曰蓂莢以尅旬朔在位九十八年年百十八歲 同上下之下
帝堯陶唐氏名放勲其先帝摯封之於唐故號陶唐氏 弘決外典鈔巻一
堯時八十老人擊土塊於路觀者歎曰大哉堯爲君老人曰吾鑿井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堯時天下大和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下
虞舜即五帝之舜也時有景雲出見景雲者五色雲也見則天下太平 琱玉集巻十四
帝舜名重華堯封之於虞故號有虞氏 弘決外典鈔巻一
帝嚳妃姜嫄履神人之跡而孕以爲不祥棄之陋巷牛羊不踐置之寒冰鳥翼覆之嫄以爲神収而養之童齓好於稼穡及長仰思房星以爲農候舜進之於堯以掌農正而爲稷官故謂之后稷賜姓姫氏始武終赦三十七王 同上
殷湯問伊摯曰古者立三公九卿夫大列士者何摯曰三公以與主參王事九卿以參三公大夫以參九卿元士以參大夫故參而又參是謂事宗事宗不失内外若一又曰相去幾何摯曰三公智通於天地應變而無窮辨於萬物之情其言足以調陰陽四時而節風雨如是者擧之以爲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於道九卿者不出四時通溝渠脩隄防樹種五糓通於地理能通利不利如此者擧以爲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於徳大夫者出入與民同象取去與民同解通人事行内擧繩不傷於言言足法於世不害於身通關梁實府庫如是者擧以爲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於仁元士者知義而不失期事功而不獨專中正強諫而無奸詐在私立公而可立法度如是者據以爲元士故元士之事常在於義道徳仁義定而天下正矣又曰三公股肱之臣九卿手足之臣大夫筋脈之臣元士肌肉之臣 五行大義巻五
武王文王之子周武王也將伐紂至於盟津之上有白魚跳入王舟赤烏銜芒麥投船太公曰周公赤殷尙白々魚入舟獲殷之像及至河陽八百諸侯不期而會不謀同辭皆言紂可伐武王後果剋紂 琱玉集巻十四
衰妣周時褒國之美女也褒人獻於周幽王々躭之遂逐申后立褒妣爲皇后其一咲有百廿種媚然褒妣非集大衆不咲幽王於是擧烽打皷諸侯聞之謂言有賊皆赴殿前王曰無賊欲使褒妣咲耳如是非一後犬戎來伐王使放烽諸侯謂言無賊止爲褒妣咲也遂又不往犬戎來至王及褒妣並皆被殺 同上


季歷  晉 皇甫謐 撰
月者〔一本無〕群陰之宗 三部經音義巻二 案此句藝文類聚引此句作皇甫謐年歷


帝王要略  晉 環濟 撰
三公者象鼎三足共承其上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引環濟要略


後漢抄  晉 葛洪 撰
耿恭後漢人也爲往征兇奴得疏勒城即往守之復爲賊圍城中井崩無水軍人飢渇恭着衣冠向井再拜求請少時泉水涌出也 琱玉集巻十二
王况字文伯後漢京兆杜陵人也爲留太守善政無偏慈養民庶隣郡有蝗大傷田苗至陳留堺即飛過不下也 同上


帝王世歷  梁 陶弘景 撰
秦制傳國璽 令集解巻七 案此引世歷舊唐志作年歷蓋一書


拾遺錄  秦 王子年 撰
周靈王時摩連國獻鸞章錦文如鸞翔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環丘有冰蠶織爲文錦入水不濡投人不燎 同上
周穆王得紫熊於仲虛仲虛所名有人曰有熊席而無熊褥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仙人乘挂舟以弄月波 同上 別引桂下有葉字


正史削繁  梁 阮孝緒 撰
晉書爲弋音■ 慧琳音義二十五 案本書所引缺標題今據隋志補


史要記
晉文公出狩有虵當道文公退而修徳敬禮自責省賦役止田獵赦罪人布恩澤未満一旬守虵吏夢天帝殺虵曰汝何故者聖君之道汝罪應死吏覺視虵死矣故俗曰禍不勝道妖不勝徳信之至矣 天地瑞祥志巻十九


帝系譜  張愔等 撰
天地初起即生天皇以木徳王 五行大義巻五
地皇以火徳王 同上
天皇治一萬八千年地皇一百五十世合十萬四千年歲次五龍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凡一百八十世治天下合九百二十七萬三千六百年即靈威靈仰等是次神農氏駕六龍飄渡四海寒暑均平不改一世次有三姓七十二姓次有或飛羊鹿始發民官食肉衣毛次有巢氏駕龍鱗乘鳳虎搆木爲巢教民居之以避禽獸次燧人鑚火變生爲熟以避腥臊屬金爲刃而大悦凡六紀有九十三代一千三百八十九世合一千一十萬一千八百四十年自天下化物蝟之三皇也 義楚六帖巻十三 弘決外典鈔巻三引教人 燧出火一句
軒軒轅皇帝也皥少皥也皆古之帝王號也 慧琳音義七十七


帝王甲子記
天皇氏治一万八千年地皇氏治九千年人皇氏治四千五百年 慧琳音義二十一


帝王年代曆    釋靈實 撰
梁高祖武皇帝諱衍字升達漢相蕭何後也帝有奇異騈頣頂上陸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受南齊禪少而好學洞達儒玄其六藝及卜筮弓馬莫不奇玅製諸經疏數百巻也 弘決一引釋靈實年代曆 案標題據現在書目錄補
帝王徳至白鹿見之 和漢朗詠集略抄


王道珪帝紀    王道珪 撰
帝糓高辛氏黃帝曾孫喬極之子少昊之孫也都毫 慧琳音義九十七


唐曆  唐 柳芳 撰
此歲日本國遣其大臣朝臣眞人貢方物日本國者倭國之別名也朝臣眞人者猶中國地官尙書也頗讀經史容止温雅朝廷異之拜司膳員外郎 云云 釋日本紀巻十


第四 覇史類


趙書  燕 田融 撰
石勒字世龍晉時上黨武香胡人也後起兵逼晉遂稱爲帝建平四年天上惣下施風囑地黃塵沸亂隠々如雷良久風止見一方石勒見而悪之俄爾石勒已死 琱玉集巻十四
石虎建武十年設會客來有白鴈百餘下大武殿前後石使左右射方撰弓矢悉已高飛占者以爲不祥秘禁不傳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召家麾用緋地明光熟錦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前石死高平陵就辛巳其吉凶大駕鹵簿温涼車駕勇調大臣子弟六十人爲挽郎引錦一百匹弘嗣子辭梓宮於殿内 同上


奏記  宋 裴景仁 撰
遣使至西域使還云天竺有仙 玉燭寳典巻四


秦書  秦 車頻 撰
符朗字元達晉時符堅從子爲青州刺史善識完味食鵞知肉白黒之食處雞知栖宿半露之處符堅既敗晉遂伐青州朗降於晉既至楊都時晉會稽王司馬道子具設江左珍餚與朗高會因問朗曰關中美膳若於此朗曰在此鹽味稍生耳及問宰夫果以生鹽作食是時在坐有豪俊迭相誇侮欺朗北魯之人朗更倨傲命左右僮僕長跪於前張口朗輒遙嗂口中遣令送出時人皆伏之 琱玉集巻十四


涼記  涼 段龜龍 撰
呂光字世明連結豪賢身長八尺四寸目有重瞳肘生肉印在左臂性沈重質略寬大有度量時人莫之識唯王猛布衣異之云此非凡人 義楚六帖巻十四


西河記  晉 喩歸 撰
張囗時鸛巢廣夏門彈遂去輒還後國人殺祚大臣張瓘在鸛處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第五 起居注類


晉起居注  宋 劉道會 撰
武帝泰初二年十月倭女王遣重譯貢獻 釋日本紀巻十七


宋元嘉起居注
河西王旦渠蒙遜表獻塞外緋地系錦五端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引宋元嘉十年起居注曰


宋起居注
泰始四年正月辛亥詔陰雨如此不得親奉南郊更卜己未與駕親謁南郊也 天地瑞祥志巻二十引宋作宗誤


高祖實錄  唐 敬播 撰
高祖大武皇帝姓李氏年七歲襲爵唐國公 弘決外典鈔巻一 案撰人據唐志補


唐太宗實錄  唐 敬播等 撰
三師三公在親王上 三代實録巻四十五 又引唐禮云天子臨軒冊授三師三公其位次在親王上


第六 舊事類


晉朝雜事
太康六年南陽獻兩足虎
干寳曰虎金精而陽火也入火失刑王室亂之妖之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九引晉雜事


修復山陵故事    車灌 撰
白紵手巾廿枚 倭名類聚抄巻五


四王起事  晉 盧綝 撰
惠帝征成都王戰則住黍禾中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惠帝将西遷都長安時洛陽鎭府錦有數千万端張方兵人三日摙之尚不缺角 同上巻八百六十八


魏武上雜物疏
象牙尺〔齒亦反〕 倭名類聚抄巻五
黍畫嚴器 同上引魏武疏已下並同
純銀參帶鏡臺 同上
針管一枚 同上


東宮舊事
■五色絲飾也又云色罽也 慧琳音義巻二十四
太子納妃有金契釧一雙 同上巻四十一
釧臂飾也 同上巻四十五 又希麟音義巻六
與白坩五牧 同上
鎗鐵器名也 同上巻六十三
太子納妃有屏風十二條織成染連銀鈎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後當有素柏扃床 同上
太子納妃有絳林羅繡被四幅被一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引晉東宮故事曰
漆酒臺 倭名類聚抄巻四
擣衣杵〔下昌與反〕 同上巻五
漆炙函 同上


漢雜事
正月朝賀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坐北面大常賛曰皇帝爲君興三公伏皇帝坐乃前進辞古語曰御坐則起此之謂也 玉燭寳典巻一


第七 職官類


漢官儀  後漢 應劭 撰
皇后稱椒房詩云椒聊之實蕃近盈升國風美其繁興以椒塗室亦取温煖除惡氣也由君朱泥殿上曰丹墀也 玄應音義巻十九 慧琳音義巻五十六引首句無皇字
詩有水晶簾 李嶠雜詠十百二十首注
虎賁中郎将古官衣紗穀單衣虎文錦袴餘郎亦然官有左右陛長僕射銅印墨綬又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節從中比三百石胝事卅年文死子繼若死王事亦如之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又引首句至亦然虎作武古作右單作草然下有之也二字
太山東南名云日觀鷄鳴時見日 三部經音義巻四
正月卯日以桃枝作剛卯杖厭鬼也常以正月卯日作之逐精魅方六分長一寸二分以金玉犀象作之貧者以木以正月上卯日作謂之大剛卯 明文抄巻二 年中行事抄引首句至鬼也


漢官典職儀  漢 蔡質 撰
尚書郎入直中官供青縑白綾■布被或錦被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又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供青謙綾被句
尚書省中以丹漆地故稱丹墀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引作漢書職儀
正月旦天子幸徳陽臨軒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賀蠻貊胡羌貢畢見屬郡計吏皆陛覲 玉燭寳典巻一
理寃獄以六條 令集解巻十一
洛陽二十街々一亭十二城門亭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中


宋百官階次
相國自蕭何以後殆非復人臣之位 三代實録巻四十五 案唐志題荀欽明撰


第八 儀注類


漢舊儀  後漢 衛宏 撰
丞相大将軍黃金印龜文曰章二表也章書也章程也 原本玉篇音部
天子信璽六皆以囗都紫泥封青嚢白素裏兩端無縫尺一板中暑皇帝紫泥紫芝爲泥 祖庭事苑巻四 引作漢書儀
宗廟三年一大祫祭高祖南面幄繡帳上西北隅帳中坐長一丈廣六尺繡細厚一尺著之以大移絮四百斤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雒陽歲再禮靈星靈星者青龍曰太大辰太大辰爲商星也春秋大牢之星也 天地瑞祥志巻二十 又引云靈星春秋大雩之祭星也
春始東耕於藉田祠先農 同上
東海之中度朔山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東登間曰鬼門羣鬼所出入也造帝作禮以時駈之立大桃人門戸盡參鬱壘與郎之象以縣華 年中行事秘抄
漢官儀曰駕出則一人負傳國璽操斬虵劒乗輿 明文抄巻一


漢輿服志  魏 董巴 撰
法冠或謂解□神羊巴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冠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九


決疑要注  晉 摯虞 撰
城下道爲崤豪高之秤也傳曰二崤間二崤間或作■字也 原本玉篇阜部
古者臨文不諱而今猶以爲諱嫌名不諱而今猶以爲諱二名不偏諱孔子母名徴在言微不言在言在不言徴今亦不偏諱 三代實録巻三十一


雜記  宋 徐廣 撰
大撓造甲子註云黄帝大師 令集解巻一引徐廣雜説 案本書所引題雜説或題雜記蓋一書今従雜記
上宮曰省東宮曰坊也 同上巻三
方謂之倉圓謂之廩 同上巻四引雜記
有木曰苑 同上巻五引雜説
人有三尊非父不生非師不學非君不仕故曰三尊也 倭名類聚抄巻一引雜記


西京新儀
大明宮在禁宛之東南宮内有紫震殿在宣政殿北即内衙正殿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徳處瀛表道粹寰中
注曰寰中宇内也王城千里内云寰中也 並同上下之中
松含風 同上
注云謡詩也 同上下之下


先蠶儀注
皇后採桑壇在宮西南帷宮中門之外門外門内當所採桑々西壇高五尺方三丈爲四出陛廣八尺拜人妻有行義者六人爲蠶母着青衣青襜■青屨給使六人 玉燭寳典巻三


皇后親蠶儀注
皇后躬桑始得将一條執筐受桑将三條母尚書跪曰可止執筐者以桑授蠶母蠶母以桑適蠶室 玉燭寳典巻三


女儀  魏 崔浩 撰
近古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裃於舅姑今世不服履當進鞾亦履類踐長之義也皆有文詞祈永年除凶殃鞾文曰履端踐長陽從下遷利見大人嚮茲永年 玉燭寳典巻十一引魏北京司徒崔浩女儀曰


諸家書儀
父母與子書皆云爺告孃告 三代實録巻三十一


玉璽記    徐令言 撰
傳國璽秦皇取藍田玉刻而爲之其書李斯所製面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璽上隠起爲盤龍背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方四寸細五龍盤秦滅漢傳歷王莽爲元后投之于地遂角小缺莽滅校尉公賓京收璽授與更始於宛更始敗以璽囗劉盆子建武三年盆子降面縛上璽授漢光武祠于高廟受傳璽至靈帝崩少帝失位掌璽者投井中爲孫堅所得袁術拘堅妻而奪之術死荆州刺史徐璨得之上漢後傳至晉懷囗懷帝璽沒劉曜得之又傳石勒季龍磨其隠文又刻其傍爲文曰天命石氏後冉閔敗其将符幹求救於晉遂以璽送建業永和八年後歷東晉宋齊梁侯景竊位爲景所得景敗僞将侯子監盗璽走江東懼追兵至投諸佛寺西霞寺僧永得之陳永定三年永死弟子普智奉璽獻陳陳亡傳隋隋末傳宇文傳竇建徳武徳四年太宗剋平建徳右僕射裴矩奉傳國璽及神璽六印以獻金璽有符節郎掌天子八寳及國之符節辯其所用有事則諸於内既事訖即奉而藏之一曰神寳所以承百王鎭方國二曰受命寳修封禪禮神祗三曰皇帝行寳荅疏於王公用之四曰皇帝寶勞賚勳賢用之五曰皇帝信寳徴召臣下用之六曰天子行寳荅四夷書用之七曰天子之寳慰撫蠻夷用之八曰天子信寳召蕃國用之 義楚方帳巻二十三 案両唐志著録玉璽正録一巻徐令言撰通志併録玉璽雜記一巻缺名撰此書引稱徐令言玉璽記蓋指雑記歟


傳璽譜
秦王子嬰上高祖傳國璽李斯所篆其文曰受命於天帝壽永昌也 希麟音義巻三 案通志著録秦傳玉璽譜一巻謝朏撰


第九 刑法類


律本  晉 杜預 撰
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令集解巻一引杜預律序
古之刑部〔一本無〕書銘之鐘鼎鑄之金石斯所以塞異端絶異理也凡令以教喩爲宗律以懲正爲本此二法雖前後異時竝以仁爲旨也 同上引杜預秦事


雜律解  晉 張斐 撰
小曰蝩大曰蝗也 玄應音義八引張斐解晉律 慧琳音義五十二


魏武明罰令
聞太原上薫西河鴈門冬至後一百有五日皆絶火寒食云爲介子推夫子推晉之下士無高世之徳子胥以直亮沈水呉人未有絶水之事至於子推濁爲寒食豈不偏乎云有廢者乃致雹雪之灾不復顧不寒食卿亦有之也漢武時京師雹如馬頭寧當坐不寒食乎且北方沍寒之地老小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書到民一不得寒食若有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俸一月 玉燭寳典巻二 案章氏隋經籍志考證以此標題擬魏晉律令一篇


魏武帝戒令
今吏民冬至文繡之服絲履不得過二色不得過絳紫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晉令
第三品以下不得服齊繡第六品以下得服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第六品以下得服金瑱綾錦有私織錦者皆錄付尚方 同上


垂拱留司格  唐 裴居道等 撰
瓷坩廿口一斗以下五升以上故知坩者壺也 倭名類聚抄巻四
百杖以下犯者量情笞五十以下決耳造罪不同論 令集解巻二十八引此文云案勅斷條竝垂拱格可知


開元令
官品令第一
開府儀同三司從第一品官〔二字一本作也〕 弘決外典鈔巻一引開元令 案已下各書所引唐令標題不一今姑以開元令題之篇目據仁井田氏唐令拾遺補條目排次又従之
三師三公臺省職員令第二
大師大傅大保右三師帥範一人儀形四海大尉司徒司空右三公經邦論道燮理陰陽祭祀則大尉亞獻司徒奉爼司空行掃除自三師以下無其人則闕 令集解巻二引唐令 又云永徽令儀形者開元令儀形也 三代實録巻四十五引唐開元令大皆作太 又別引形作刑
總判省事 同上引本令 別引判作官事下有也字
問動事兵部所而式部下注由何答随文習耳唐令亦同凡勲位皆式部可校也 同上巻三案此本唐令但以非本文低一格別之
監官者監掌之意 同巻二引唐令
州縣鎭戍嶽瀆關津職員令第六
檢唐令同師云相訟良賤也 令集解巻六
祠令第八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祗神州宗廟等爲大祀〔散齋四日致齋三日也〕日月星辰岳鎭海瀆先農等爲中祀〔散齋三日致齋二日〕司中司命風師雨師諸星山林川澤之屬爲小祀州縣之准小祀例也〔散齋二日致齋一日〕諸散齊之内盡理如舊夜宿於家正寢不得予喪問疾不判者刑殺文書不決罰罪人不作樂不預穢惡之事也致齋唯爲祀事得行其餘悉斷非應散齋致齋者唯清齊一宿於本司及祠所也 天地瑞祥志巻二十引大唐祠令 令集解巻十五引開元令云釋奠爲中祀州縣釋奠亦准小祀例
周禮禮記並曰祭天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皆以燔紫而升煙也祭地山林以埋也祭川澤以■也 同上
冬至日祀昊天上帝於圜丘大祖配牲用蒼犢二其從祀五方上帝日月用方色犢各一五星以下内官卌二座中官一百卅六座外官一百十二座衆星三百六十座加羊九豕九夏至日祭皇地祗於方丘大祖配牲用黃犢二神州從祀用黒犢一其岳鎭海瀆山林川澤丘陵犢衍原隰加羊五豕五 同上
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用犢六羊九豕九夏至祭皇地祗於方丘用犢三羊五豕五也 同上
李秋祀五方上帝於明堂高祖配五帝太宗配五官從祀用犢十二帝牲依方色高祖太宗牲用黃也 同上
各用方色犢二星三辰七宿祀牲用少牢迎氣之日各祠五祀也 同上
季夏土王之日迎黃帝於南郊軒轅配后土從祀也 同上
立秋後辰日祀靈星於國堿東南用羊一 同上
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禄於國城西北用羊一 同上
季冬寅〔先臘三日之者也〕■祭百神於南郊日月用犢二伊耆神星辰以下方別各用少牢一當方不熟者則闕之其日祭井泉於川澤之下卯日祭社稷於社宮辰日臘享於大廟用牲皆唯時祭井泉用羊一人 同上
立春後丑日祀風師於國城東北也立夏後申日祀雨師於國城西南各用羊一也 同上
仲春仲秋吉戊祭大社大稷社以勾龍配稷以后稷配各用大牢一牲色並黒州縣各用少牢私社特牲 同上
諸岳鎭海瀆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東之岳岱山於兖州界東鎭沂山於沂州界東海於萊州界東瀆大淮於唐州界南岳衡山於衡州界南鎭會稽山於越州界南海於廣州界南瀆大江於益州界中岳嵩山於洛州界西岳華山於華州界西鎭呉山於岐州界西海西瀆大河於用州界北岳恒山於定州界北鎭醫閭無山於營州界北海北瀆大濟於壞州界其牲皆用大牢禮官以當界都督刺史充若都督刺史有事故者遣上佐行事也 同上
立春之日帝灾義配勾荒從祀之也立夏之日帝神農配祝融從祀之也立秋之日帝少昊配辱收從祀也立冬之日帝顓頊配玄冥從祀之也 同上
四時各以孟月享大廟室各用一大牢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祫日功臣配享於廟庭各配所事之廟以位次爲序其月則停 同上
七祀司命戸以春竈以夏門屬以秋行以冬各於享廟日中霤季夏迎氣日皆本司祭於大廟西門内導南各用羊一也 同上
孟春吉亥祭先農於藉田用大牢 同上
季春已日祭先蠶於公桑皇后親菜桑用太牢将蠶日内待省預奏移所司行事 同上
季冬藏■仲春開■並用牲柜黍祭司寒之神於■室其開■加桃弧棘矢設於神座也 同上
春分朝祭日於國城之東秋分夕祭月於國城之西各用包犢一 同上
皆以四時仲月並於大澤用剛日牲各用羊一也 同上
其哭泣之聲聞於祭所者推斷訖事 令集解巻十五引開元令
散齊有大功以上喪致齊有周以上喪竝聽起即居偲麻以上喪者不得預宗庿之祭其在齊病者聽還若死於齊所同房不得行事 同上
孟夏之月雩五方上帝於雩壇五帝配於上五官祀於下牲用方色犢十京師孟夏以後旱則祈雨審理寃獄賉窮之掩骼埋胔先祈兵鎭海瀆及諸山川能興雲雨者於北郊望而告之又祈社稷又祈宗廟毎七日皆一祈不雨還從岳瀆如初旱甚則脩雩秋分以後不雩初祈後一旬不雨從即市禁屠殺斷■扇造土龍雨足則報禮祈用酒脯醢報唯常祀皆有司行事己齊未祈而雨及所經祈者皆報州縣旱則祈雨先析稷又祈界内山川能興雲雨者餘唯京或若岳鎭海瀆州則刺史上佐行事其餘山川判司行事縣則令丞行事祈用酒脯醢報少牢也 天地瑞祥志巻二十引祠令
霖雨不已禜京城門々別三日毎一禜不止乃祈山川鎭海瀆三日不止析社稷宗廟其州縣京城門祈界内山川及社稷三禜一祈皆准京式並用脯醢國城門報用少牢州縣城門用特牲也 同上
季冬晦堂贈儺磔牲於宮門及城四門各用雄鷄一将預前一日所司奏聞 同上
車駕巡幸所過名山大川則遣有司祭之其牲岳鎭海瀆用大牢中山川用少牢小山川用特牲也 同上
諸祭服有破弊不任修理者申替訖器則埋之服則燒之皆長封者 令集解巻十五引開元令
戸令第九
師説云若滿六十戸者割十戸立一里置長一人或説爲二分各以卅戸爲者非也何者爲以五十戸爲里故唐令見文 令集解巻九
十戸以上別可置長者 同上引開元令
兩京城及州縣郭下坊別置正一人掌坊門管鑰督察奸非也 倭名類聚抄巻三引唐令
六十課役倶免 令集解巻九引唐令
上條以子孫繼絶者謂爲養子也分財條見本令耳 同上
爲訴良得免生文 同上
妻死之後妻以奴婢入夫家 同上
若改適其見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費用皆入應分人物 同上引開元令
爲婚故也 同上引唐令
不能還〔一本還下有聘字〕財 同上
男及父母伯姨舅幷女父母及伯姨東隣西鄰及見人皆署也 同上
當界官司其存養所須官司斟酌不給官物也 同上
州判史毎年一巡行屬縣無守者介巡行也 同上巻十一引本令
學令第十
國子學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大學博士三人助教三人四門學博士三人助教三人 同上巻十五引唐職員令
孝經論語共限一年尚書公羊穀梁傳各一年半周易毛詩周禮儀禮各二年禮記左傳各三年皆先讀孝經論語以讀諸經有暇兼習書日一紙竝讀國語説文字林三倉爾雅書學生課業石經三體書限三年成讀説文限二年讀字林限一年算學生課業孫子五曹共限一年九章海嶋共限二年周髀五經算共限一年記遺三等數共限一年夏侯陽張丘建算術共限二年律生則六年其令待式也 同上引唐令
應蔭勲位子者充學生 同上引本令
九品以上之文故也 同上引唐令
選擧令第十一
令本司有闕者依選式比校者依選式比校 同上巻十七引本令
百日不愈 同上引唐令
癲狂酗酒皆不得居侍衛之官〔癲音天〕 倭名類聚抄巻二引唐令
此條先在永徽令今於開元令省除故兩條難會 令集解巻十七
秀才明經兩色出身並立四等叙法就中秀才上下第正九品上中上第正九品下明經上下第正九品下中上第從九品上 同上引開元令
上上上中二等敍法依舊不改上下中上二等之法一依唐令 同上
考課令第十四
屬官謂所管局署等 令集解巻十八引唐令釋
心次官者以次之官也 同上引唐令
判官主典亦考 同上引唐令私記
應選者皆責狀試練曾有犯者具注犯由銓試訖五品以上及計階至五品者竝引見 同上巻十九引唐令
雖不滿一尺情貪濁者尚爲下下 同上
不滿一尺亦同故末決訖也其受得枉法贓與餘官縱不人已而爲先受得訖爲入已也雖不入已滿盗三端枉法滿一端者本犯除名故解官耳 同上巻二十二引唐令
流内流外長上官 同上巻二十一引本令
若番有長短日有斷絶 同上引唐令
即新任身從公使 同上
毎道有考校使 同上
官品勲品合如初 同上巻二十二引本令
試貢擧人皆卯時付策當日對了本司監試不訖者不考畢本司判官将對尚書定第 同上引唐令
宮衛令第十五
順天門爲宮門 令集解巻二十四引唐令
爲換籍生文 同上
宮殿門夜漏盡擊漏鼖訖開夜漏上水一刻擊漏鼓訖閉五更三籌順天門擊鼓諸街即連擊小鼓便聲徹皇城京城諸門 同上
城門皆擊鼓也百槌訖諸城門開開後一刻順天門開晝漏盡順天門擊鼓諸衛依前擊諸城門皆擊鼓至四百槌訖閉 同上
鑰皆連鐵魚兼刻其門名藏之於櫃其出納時節開門之法從別式 同上
鹵簿者隊仗之名 同上
軍防令第十六
唐令用胡錄二字 倭名類聚抄巻六
諸軍器在庫〔音袴〕皆造棚閣〔朋各二音〕安置別異 同上巻三引唐令
取中男配烽子者旡雜徭故也 令集解巻十四引唐令
常以己丑日祭馬牛也馬者兵之首牛者軍農之用謹潔牲黍稷旨酒而敬薦之豚一頭米酒各五升 天地瑞祥志巻二十引軍令
金鼓憧麾降衡旨皆以立秋日祠〔鼓憧麾降衡所以征不義爲民除害之也〕用■羊各一頭黍稷酒各五升〔守以爲随時所有斟酌〕若出征有所尅候還報祠〔祝文臨時宜讀之也〕 同上
日軍行渡河主者以璧沈河曰某君臣〔姓名官〕敢告于河伯神征討醜類敬以壁沈苟倖有功不逢災害也 同上
衣服令第十七
革帶玉鈎 倭名類聚抄巻四引唐衣服令
大帶以繒爲之 同上引唐令私記
烏皮靴赤皮靴〔音才字亦作鞾〕胡履也 同上引唐令
諸舄履並烏色舄重皮底履單皮底〔舄音思積反字亦作■〕 同上
青耳屩 同上
繖見唐衣服令 令集解巻五
儀制令第十八
儀者令條儀式制者制約非違也 令集解巻二十八引唐令
太陽虧有司豫奏其日置五穀五兵於大社皇帝不見事百官各守本司不理務過時乃罷 三代實録巻三十一引唐開元禮
皇帝本服大功巳上親喪皇帝不親視事三日 同上巻二十
致敬之式若非連屬應敬之官相見或貴賤懸隔或有長省親戚者任随私禮 令集解巻二十八引唐令
其准品應致敬而非統屬者則不拜注云謂文昌都事 同上引條曰
諸版位〔俗云變爲二音〕百官一品以下各方七寸厚一寸半〔版字亦作板〕 倭名類聚抄巻六引唐儀制令
皇太子繖者是 令集解巻五引唐儀制令
縣■祭月集郷之老日一行郷飲酒禮六十以上坐堂五十以上立侍堂下使人知尊長養老之禮皆用酒脯物出公廨 同上引唐令
五十六十兩色生文 同上引本令
鹵簿令第十九
細射弓箭 倭名類聚抄巻二引唐鹵簿令
左右金吾大将軍各一人紫裲襠金隠起帶 同上巻四
銀裝長刀 同上巻六
細刀 同上
團扇方扇 同上巻五
行障六具分左右夾車其次腰輿 同上巻三 巻五
腰輿一次大繖四〔徹音散〕 同上巻五
樂令第二十
宴樂伎一部舞廿人金銅腰帶烏皮靴 倭名類聚抄巻四引唐樂令
景雲儛八人五色雲冠 同上
慶善樂儛四人碧綾■襠〔上音苦蓋反〕 同上
慶善樂舞四人白絲布大囗袴 同上
承天樂舞四人紫綾袷袍紫接靿 同上
玉磬方響各一架 同上巻五
高麗伎一部横笛腰鼓各一 同上
高昌伎一部舞二人紅末額 同上巻四
公式令第二十一
中書令中書侍郎中書舎人者各是官儻闕一字全非其名 令集解巻三十一引唐令
秦抄式部覆斷訖送都省都省令以下侍郎以上及刑部尚書以下侍郎以上倶署申奏奏報之日刑部徑報吏部令進位案注毀字並造簿於行事無煩 同上巻三十六引本令
尚書省施行制勅案成以後頒下各給鈔寫程摠計符移關牒二百以上一日程 同上巻三十一引唐令
官當以上皆奏畫故其免官以下雖衆議量定止依奏事式耳 同上
律令内應奏諸事大者爲論奏中者爲奏事小者爲便奏是合唐律令 同上
流内九品以上官有犯應糺劾而未知審實者竝據狀勘問不須推拷者 同上巻三十二引唐令
御注者留臺爲案更寫一通移 同上
移送大理寺 同上
請付大理推科者其式云更寫一通移送 同上
尚書省内諸司上都省爲判也尚書省内吏部與兵部相報答者爲關也尚書省下省内諸司爲故牒也然則可待式處分 同上
都省令史受來牒而付本頭令史付訖作鈔目謂之上鈔其樣如左也太常寺牒爲請差巡陵使事右壹通十九日付吏部令史王庭……穴云上鈔行事何答今依唐令所答也 同上巻二引唐令私記
尚書省下諸寺出符者皆須案成幷送都省檢勾假有百姓訴事始經都省受時刑部刑部勘了應下外州者符竝勘案送都省檢本案勾前付刑部之案耳 同上巻三十二引唐令符式
唐令所云璽者以白玉爲之印也 同上巻七
左符行用之日從第一爲首從事須用以次發之也 同上巻三十四引唐令
諸百官魚袋並令中尚預造進也〔以上注也〕倭名類聚抄巻四引唐令
唐令云付了此異文同義 令集解巻三十四
唐令判官有假使當司長官令比司攝之 同上巻三十五
尚書省施行制勅案成以後頒下各給鈔寫程摠計符移關牒二百以上一日程 同上巻三十一
有事陳意見非爲訴訟身事欲封進者竝任封上舎人受得即奏不須開看其上表訴者毎日令御史一人共給事中中書舎人對受若告言官人害政及抑屈者秦聞自外依常法 同上巻三十六
馬日七十里乘驛馬四驛故也 同上巻三十四
田令第二十二
諸田廣一歩長二百卌歩爲畝畝百爲頃〔去頴反〕 倭名類聚抄巻一引唐令
其城居之人本縣無田者聽隔縣受之 令集解巻十二引開元令
其退田戸内有合進受者雖不課役先聽自取有餘收授者 同上引唐令
令其借而不耕經二年者任有力者借之即不自加功轉分與人者其地即廻借見佃之人若佃人雖經熟訖三年之外不能種耕依式追收改給也 同上引開元令
賦役令第二十三
課〔一本課上有諸字〕戸出調竝随郷土所出貢綾絹絶〔一本作絁〕布 弘決外典鈔巻一引開元令
綿六兩爲屯 倭名類聚抄巻三引唐令
遣部曲代役者 令集解巻十三引唐令
除程糧外冬唯役賷私粮者 同上
本司量校錄送度支 同上巻十四引唐令
收手實之際作九等定簿 同上
以前謂七月一日以後也先覆奏而後支配但文義難讀案唐令知耳 同上
倉庫令第二十四
大倉署函斛函者受五斗形如此間酒槽耳 倭名類聚抄巻五引唐令私記
廐牧令第二十五
本令於廐繫飼故云繫飼 令集解巻三十八
依本令繫飼竝牧同給 同上
乳牛犢十頭給丁一人牧飼 倭名類聚抄巻七引唐廐牧令
其有數少不成群者均入諸長 令集解巻三十八引本令 又引唐令長作群
案本令至四歲爲別群也開元令牡馬牡牛毎三歲別群准例置尉長給牧人 同上
諸牧馬毎年三月遊牝 倭名類聚抄巻七引唐廐牧令
其馬廿歲以上不在課駒限 令集解巻三十八引本令 又引唐令云廿歲以上不責課
賞物二分入長一分人牧子牧子課長上專當者其監官及牧尉各通計所管長尉賞之皆准印後定數先塡死耗足外然後計酬 同上引唐令
闕長等闕及行使無功不合賞者其物悉入兼檢校合賞之人故但長帳止管一群 同上
本令見文其於罪者各不合笞廿 同上
依唐令坐後人故賞亦給後人者然於後人亦相折耳 同上
馬廿一歲以上不入耗限 同上引開元令
諸道須置驛者毎卅里置一驛〔音繹〕若地勢險阻及無水草處随緣置之 倭名類聚抄巻三引唐令
因公事死失者官爲立替在家死失卅日内備替 令集解巻三十八引唐令
役使所監臨以理不備償 同上
關市令第二十六
諸度關津及乘船筏上下經津者皆當有過所 倭名類聚抄巻三引唐令
諸市毎肆立標題 同上
醫疾令第二十七
行軍及作役之處五百人以上太常袷醫師一人 令集解巻三十引唐令
假寧令第二十九
諸衰斬衰三年齊齊三年齊衰枝朞爲人後者爲其父母竝解官〔勲官不解〕申其心喪〔同上巻四十引開元令別引諸哀作諸衰齊齊作齊衰枝作杖喪下有故也二字
諸軍校尉以下衛士防人以上及親勲翊衛備身假給一百日父卒母嫁及出妻之子爲父後者雖不服亦申心喪其繼母改嫁及父爲長子夫爲妻竝不解官假同齊衰 同上引條 別引唐令首句假給作給假
獄官令第三十
致齊此令改齊日也 同上逸文引本令
若無鉗者著盤枷〔音加〕 倭名類聚抄巻六引唐令
獄令刑部申都省日位記倶副進耳 令集解巻三十六引本令獄令
犯罪未發及已發未斷決逢格改者若格重聽依犯時若格輕聽從輕法 同巻一引獄令
諸杖〔音仗〕皆削去節目長三尺五寸許 倭名類聚抄巻六引唐令
答〔音知〕大頭二分小頭一分半 同上
■長一尺六寸以上二尺二寸以下廣三寸厚一寸鉗重八兩以斤以下一尺以上一尺五寸以上鏁長八尺以上一丈二尺以下 同上逸文引開元令
營繕令第三十一
別勅有所營造 同上巻三十引唐令
宮殿皆四阿施鴟尾 倭名類聚抄巻三引唐令 別引上句
門舎三品以上五架三門五品以上三門兩下六品以下庶人不得過一門兩下 同上 別引庶人以下庶人下有門舎二字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三品以上下有四品以上四字
科折二字或書作科斷但依令釋習耳私依
本令可造料字 令集解巻三十
役雜徭也不足五百人者不申官故見唐令 同上
喪葬令第三十二
皇帝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爲五服之内親擧哀本服周者三朝哭而止大功者其日朝晡哭而止小功以下者並一擧哀而止〔其擧哀者皆素服皇帝舉哀之日内教及太常並停樂〕 三代實録巻二十引唐令
古及本令稱百官此令稱職事 令集解巻四十
檢本令送葬堪者不給 同上
雜令第三十三
江河五分賞二餘水五分賞一 同上逸文引唐令
諸給時服春秋各給靴一兩幷氈〔諸廷反〕倭名類聚抄巻四引唐令
諸給時服夏則汗袗一領〔衫音所銜反〕 同上
諸給時服冬則頭巾一枚 同上
諸給時服冬則白襖子一領〔襖烏老反〕 同上
挾杪 倭名類聚抄巻一引唐令


開元式
其開荒地經二年收熟然後准例 令集解巻十二引開元式第二巻
諸祠祀若臨時遇雨霑服失容則以常服從事若已行事遇雨者則不脱參服 同上巻十五引第四巻
以弟爲定成婚已訖 同上巻十引刑部式
寫書料毎月大墨一梃 倭名類聚抄巻六引唐秘書省式
諸牧長所管馬牛死失過耗糺罪合徒者雖去官亦不在免限者 令集解巻三十八引大僕式
順天等門爲宮城 同上巻二十四引監門式
供奉醬一石料上豆黃五斗麹米三斗鹽二斗五升黃蒸二斗五升麹子米八合木橦四分上醬一石料豆黃四斗麹米鹽各二斗黃蒸二斗麹子米八合木橦三分九釐醬次醬一石料豆黃二斗八升麹米鹽各一斗八升黃蒸一斗九升木橦三分九釐造官省 同上巻五引開元式
一依令孝義得表其門閭同籍竝免課役云々 同上巻十三
食刀切机各一 倭名類聚抄巻五引開元式
白粉卅斤 同上
台州有金漆樹 同上巻六
皇子乳母皇孫乳母 同上巻一引唐式
白絲布 同上巻三
紵布三端 同上
楊州庸調布 同上
貲布 同上
庶人帽子皆寛大露面不得有掩蔽 同上巻四
幷州毎年造粉五十石以官驢駄送所司〔粉方吻反〕 同上
鐵鍋食單各一〔鍋音古禾反〕 同上 又巻五
大盤 同上
飯椀羹疊子各一 同上
尚食局漆器三年一換供毎節料朱合等五年一換 同上
行床牙脚 同上
少府監毎年供■燭七十梃 同上
諸置燧之處置火臺々上挿橛〔音厥〕 同上
毎城油一升松明十斤 同上
燈籠〔見開元式〕 同上
毎域燈盞七枚 同上
三品以上若遇雨聽着雨衣氈帽至殿門前 同上巻五
諸府衛士人別行纒一具〔纒音直連反〕 同上
衛尉寺六幅幕〔音莫〕 同上
鴻臚蕃客等器皿油單及雜物並令少府監支造 同上
染麻紙廿五張穀紙五十張褾帋廿張〔褾音方小反袖瑞也見唐〕 同上巻六
諸府衛士人別弓一張征箭卅隻 同上
弓袋 同上
諸府衛士弦袋 同上
諸蕃入朝調度帳幕鞍韉鞦轡量事供給〔鞦音秋〕 同上
剉碓一具 同上


開元格
其義必須累代同居一門邕穆尊卑有序財食無私遠近欽承州閭推伏州縣親加按驗知狀迹殊充使覆問者准令申奏其得旌表者孝門復終孝子之身也 令集解巻十三
内外官人有恃其班品故違憲法者文武職事六品已下勲官二品已下量情決杖仍不得過六十若長官旡廳通判官應致敬者決其徒以上依常法 同上巻二十八引刑部格


格後勅
人稠地狭也 令集解巻九 案唐志著録格後勅五十巻與現在書目録三十巻不同
其孝心須主前純至色養過人没後陪哀毀喩禮神明通感賢愚共傷 同上巻十三
孝養貳親始終無怠名表州里行符會郭也 同上 又巻十六引符作府郭作部
却標孝悌有感通神也 同上
其義必須累代同居一門邕穆易衣而出同爨而食尊卑有序財産無私言行匪虧郷閭不競官寮委驗遠近稱揚其祖父見存計子孫雖至四代共居者亦不得計從數爲義 同上引格後勅第十三巻
五代共居貳姓同爨也 同上
文學優上識明時務也 同上巻十六
勅旨京官文武玖品已上壹仟貳佰貳人表請内外官各出壹月俸料錢供軍其無俸料精請准往例節級處分者卿等情切奉公志存憂國請申私俸式助軍機備覽所陳深以嘉尚今依來奏以遂羣議其蕃官不在此例也 同上巻十九引格後勅下條十四巻
起家謂解官停家之徒召起補任是也 同上巻二十八
令楊州造甲八千領長史裏懷遠奏不辨之狀 同上巻三十六


道僧格
獄成者雖會赦猶還俗 令集解巻七 又引本格云獄成之後雖會赦而猶還俗案現在目録著録僧格一巻
乞餘物准僧教化論 同上
寺觀有事須論故也 同上
男女亦與同罪亦案格可知也 同上
或説此文不待服餌可聽何者唐格獨此文爲道土設法……此説非也何者案道僧格幷兼也獨爲道士立此文者非也 同上巻八
有犯苦使者三綱立案鏁閉放一空院内令其寫經日課五紙日滿檢紙數足放出若不解書者遣執土木作修營功徳等使也其老小臨時量耳不合贖也 同上
移名他者己之公驗賣與俗人彼此公爲僧是唐格移名 同上
物賞糺告人 同上
道僧格此條除一篇之内稱依律科罪或還俗或苦使之外爲雜犯立例 同上
徒衆事故 同上
案道僧格及此條公驗爲告牒何者於道僧格元有僧綱 同上
檢道僧格無有此條案爲取輕重罪名故依
律科斷耳 同上


中臺判集  唐 牛鳳及 撰
婦女鄧早亡夫聟情求守志願事亡父數年遂生一子款與亡夫夢今即有娠姑乃養以爲孫更無他慮鄧兄将以恥辱遂即私適張衝已付聘財利時成納其妹確乎守志貞固不移兄遂以女代妹赴時成禮未知合得以不鄧請爲孝婦其理如何阿鄧宿種澡爨早喪所天願事舅姑不移貞節兄乃奪其永志私適張衝然鄧固此一心無心再醮直買匹夫守志松筠之契已深復茲兄嫁不從金石之情彌固論情雖可喜尚語狀頗有生疑孀居遂誕一男在俗誰不致惑疑與亡夫夢合夢合未可依憑即執確有奸奸非奸又無的狀但罪難濫罰獄貴操情必須妙盡根源不可輕爲與奪欲求孝道理怒難從其兄識情庸愚未閑禮法妹適張衝爲婦衝乃剋日成婚參差以女代妹因此便成伉儷昔時兄黨今作婦公舊曰妹夫翻成女聟顚倒昭穆改易尊卑據法不可聽容論情實難免怒心是兩和聽改據法自可無辜若也因冒爲婚科罪仍須改正也
 令集解巻十三引判集 案標題據現在書目録補


法例    崔知悌等 撰
陳訴兒籍年十五皃案年十六據籍使當贖條從皃乃合從役國司有疑令讞請報同形判以籍爲定本謂實年年有隠欺准令許皃案一定刑役無依未及改錯之間上得據案爲定 令集解巻九 案撰人據舊唐志補
雀門州申牒偁部當蘇郷皆娶阿寵爲婦部當於龐叔靜邊而娶蘇郷又於龐弟戚處娶之兩家有交龐者叔之與姪倶是朞親依令婚先由伯叔伯叔若無始及兄弟州司據狀判婦還部當蘇郷不伏請定何親令爲婚主司刑判嫁女節制畧載令文叔若與戚同居資産無別須稟叔命戚不合主婚婚如其分折異財雖弟得爲婚主也


漢名臣奏
鮮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策長城徒亡出塞始皇爲人鮮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種衆少陋也後稍昌熾東西有餘里今其人皆髟頭衣赭乎足庫腫此爲徒人狀也 翰苑巻三十
丞相薩宣對曰茂陵寢上食日玄鳥來集吐所含大豆紫黒色翺殿上此陛下永與天無極天下幸甚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魏氏奏事
今邊有驚輒露挿羽々檄急之意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中


魏名臣奏  晉 陳壽 撰
司空王朗奏曰故事正月朝賀殿下設兩百華燈樹二階之間端門之内則設庭燎火炬端門之外則設五尺高燈星曜月照雖宵猶晝裴玄新言月正朝縣官殺羊縣其頭於門又磔鷄以副之俗説以厭厲氣玄以問河南伏君君曰是月土氣上升草木萌動羊齧百草鷄喙五穀故殺之以助生氣 玉燭寳典巻一


晉大始二年奏
行夏之時通百代之言也宜用前代正朔詔可 玉燭寳典巻十二


第十 雜傳類


三輔決錄  後漢 趙岐 撰
蔣詡字元卿舎中有三徑唯羊仲求仲從遊二仲皆性廉逃名 和漢朗詠注略抄
韋誕蔡邕書羊古伯囗囗下筆可用張芝筆羊古伯紙囗臣墨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先賢行狀    李氏 撰
蜀郡趙温字軟爲巴郡太守刺史劉儁貪暴責求諸郡具千万温距不聽自以家錦百端爲郡解負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益部耆舊傳  晉 陳壽 撰
王忳字少林詣京師於客舎見諸生病甚困忳腰下有金十斤願以相與乞牧藏尸骸未問姓名困絶忳賣金一斤以給棺餘九斤置生腰下後署大度亭長到亭曰有大馬一匹入亭中其日大風有一繡被随風以來後乘馬突入金彦門彦文見曰眞得馬忳又取被示之悵然此我子也以被馬歸彦父彦父不受迎彦喪金具存民謠之日信哉少林世無偶飛被走馬與鬼語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公孫時蜀武儋山石析佳父公曰噫別加智士死我将死後三日果死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仙人許遜爲旌陽縣令有奇術晉末人皆疾癘多往蜀詣遜請救與水投之上流疾者飲之無不愈也邑人敬其神異故以蜀水爲名 祖庭事苑巻三引耆老傳曰


楚國先賢傳  晉 張方 撰
孫敬字文寳楚郡人也好學不倦閉戸讀文至睡眠時著繩於髪皆繫於屋梁敢無怠學至賢明若有人入市市人云閉戸先生來也天子特聘以肯不參就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祖庭事苑巻六引閉戸以下文
孟宗母嗜笋及母亡冬節将至笋尚未生宗人竹哀歎之而笋爲之出得以共祭至孝之感也 同上上之中 令集解巻十三引竹下有園字
孟仁字恭武江夏人也事母至孝常嗜笋子冬月未抽仁執竹泣明察神精急抽笋子故曰冬竹雪穿應至誠而秀質 令集解巻十三
幽州迫近北狄其民賤老貴少州人原孝才者其父年及耄孝才惡之欲弃之於中野輿而出孝才少子名穀歲初十歲因諫不能止穀涕泣曰穀不悲大人之弃其父唯悲大人年老穀之弃于大人故悲慟而已孝才感悟亦輿而歸終爲孝子是也 同上


汝南先賢傳  魏 周斐 撰
仲華爲東平太守事親篤孝惠降洽着忽有桂樹生於庭粲然繁茂百姓略仰歸養者十三四 香字抄中


陳留耆舊傳
園人魏尚高帝時爲太吏有罪繫詔獄万頭雀集獄棘樹上而鳴尚占曰雀者爵命之祥其鳴即々復也我其復故宮也有須詔還故宮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案隋志載圏稱蘇林兩傳此所引不知其稱書歟林書歟


長沙耆舊傳  晉 劉彧 撰
桓階爲趙郡太守嘗有貴嚢粟於路者行人繫粟於樹奠敢取焉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桂楊先賢畫讃  呉 張勝 撰
成武丁柳中人能達鳥鳴爲郡主薄與衆人倶坐聞雀鳴而笑曰東方市輦栗車覆雀相呼往食之衆人随視信然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再引


應翊像讃序
翊王莽居攝以病告歸後赤眉賊又來攻其所居城翊盡以私穀數十萬賑城中于時粟升數萬不稱其仁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東陵先賢傳
李融爲政得火人心致有嘉祥瑞瓜王六子共一茎也■之尉勞迕廣陵太守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江表傳  晉 虞溥 撰
陸遜攻劉備於夷陵備捨船出走燒皮鎧以斷道使兵以錦挽檻車走入白帝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兩引
魏帝遣使於呉求雀頭香薫陸香 義楚六帖巻二十 倭名類聚抄巻五引魏下有文字
權生方頥大口目有精光 弘決外典鈔巻三
姥婦人老稱也 慧琳音義巻八十一


嵇康高士傳  晉 嵇康 撰
大項槖與孔子倶學於老子俄而大項爲童子推蒲車而戯孔子候之遇而不識問大項居何在曰萬流屋是到家而知向是項子也交之與之談 玉燭寳典巻四


逸士傳  晉 皇甫謐 撰
許由字仲武穎川陽城人隠於箕山師於齧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飲堯知其賢譲以帝位由聞之乃臨河洗耳有巢父者飲犢牽而避之曰惡吾水也後卒堯封其墓曰箕公 祖庭事苑巻三 世俗諺文節引


逸人傳  晉 孫盛 撰
丁蘭者河内人也少喪孝妣不及供養乃刻木爲人髪髴親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行役隣人張叔妻從蘭妻有所借蘭妻跪報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々酔疾來酣罵木人以杖敲其頭蘭遂見木人色不懌乃問其妻々具以告之即奮劒殺張叔吏捕蘭蘭辭木人去木人見蘭爲之垂涙郡縣嘉其至孝通於神明圖其形像於靈臺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中
堯時有壌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地而食堯何徳於我哉 同上下之下


張隲高士傳    張隲 撰
蔡邕告呉人曰吾昔嘗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東間第十六竹椽可以爲笛取用果有異聲 祖庭事苑巻二


孝子圖  漢 劉向 撰
郭巨河内温人其家富父沒分財二千萬爲兩分與兩弟己獨取母供養寄任隣家妻産男慮養之則妨供養之令妻抱兒已堀城欲埋之於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鐡券云賜孝子郭巨還家主不敢受遂以問官官依券題還巨遂得養兒也 令集解巻十三


蕭廣濟孝子傳  晉 蕭廣濟 撰
昔五郡人謂中山郡常山郡恆州魏郡魏州鉅鹿郡荆州趙郡趙州也五人者少去郷里孤無父母相随至衛國結爲兄弟長字元重次叔重次仲重次季重次稚〔一本作雉〕重朝夕相事財累三千於空城中見一老母兄弟議曰拜此老母以之爲母因拜曰願爲母母乃許焉事之若親經二十四年母忽染患口不能言五子仰天而歎曰如何孝誠無感母忽染患而不能言若我有感使母得語應時能言謂〔一本作語〕五子曰我本是太〔一本作大〕原陽猛之女嫁同郡張文豎〔一本作堅〕文豎身死我有兒名烏遺七歲値亂遂忘所之我子胸前有七星之文右足下有黒子語未意而卒五子送喪會朝歌令晨出忘其記嚢謂五子所竊收三重禁二重詣河内告枉具書〔一本作盡〕始末河内大守乃是烏遺因大哭曰吾生不識父母而母爲佗所養馳使放三重後奏五人爲五縣令 弘決外典鈔巻二
昔三人各一洲皆孤露煢〔下有惸字〕獨三人暗會於一樹下相問寧爲斷金之契二人曰善乃相約爲父子梁朝破三人離 同上
有天神乃化一書生将一丸土投河中明旦忽見河中土高數丈凡屋十間父子仍共居之子孫依至二千石今三洲氏其後也 同上
三洲人者契爲父子長者爲父次爲長子次爲幼弟父令塡河以造宅久塡不滿爲父所責二子發誓若必孝誠使塡河有徴發是誓已河爲之滿 同上
丁蘭〔下有幼字〕失母年〔下有至字〕十五思慕不已〔下有乃字〕刻木爲母〔一本無二字〕而供養之如事生〔一本作父〕母蘭婦不孝以火燒木母面夢蘭〔二字倒〕木母語曰汝婦燒我面闌乃筥〔一本作笞〕婦遺之 同上巻三
獺水獸也似狗而痺脚青黒色立春則羣捕魚聚其所獲陳列於地一縱一横對之而伏也 玉燭寳典巻一
肅國遭喪有鵠遊其庭至暮而去麞暮入其門与犬馬旅至旦而去 天地瑞祥志巻十九


王韶之孝子傳    王韶之 撰
李陶交趾人母終陶居墓側躬自治墓羣巨烏銜塊助成墳也 令集解巻十三
孝孫原穀者楚人也父不孝之甚乃厭患之使原穀作輦扛祖父送山中原穀復将輦還父大怒曰何故将此凶物還穀曰阿父後老復弃之不能更作也頑父悔悟更往山中迎父還朝夕供養更爲孝子此乃孝孫之禮也於是家門孝養上下無怨也 同上引孝子傳不著撰人


孝子傳
高柴者魯人也父死以來涕泣流血三年未嘗見齒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中
孟仁字恭武江夏人也事母至孝母好食笋仁常動供之冬月未抽仁執竹泣精靈有感笋爲之生出也 同上
王延母勑延求魚不得得杖之泣血延叩頭於氷而哭有一魚躍長五尺 同上 祖庭事苑巻五
虞舜字重花重花父名皷叟皷叟更娶後妻生象象發舜有孝行後母疾之語叟曰與我殺舜叟用後妻之言遣舜登倉舜知其心手持雨笠而登叟等從下放火燒倉舜開笠飛下又使舜濤井舜帶銀錢五百文入井中穿泥取錢上之父母共拾之舜於井底鑿匿孔遂通東家井便仰告云井底錢已盡願得出爰父下土塡井以一磐石覆之駈牛踐平之舜從東井出父坐塡井以兩眼失明亦母頑愚也弟復失音如此經十餘年家彌貧窮無極後母負薪詣市易米値舜糴米於市舜見之便以米與之以錢納母帋米中而去叟怪之曰非我子舜乎妻曰百文井底大石覆至以土塡之豈有活乎叟曰卿将我至市中妻牽叟手詣市見糴米年少叟曰君是何賢人數見饒益舜曰翁年老故以相饒耳父識其聲曰此正似吾子重華聲舜曰是也即前覽父頭失聲悲號以手拭父眼兩目即開母亦聽耳弟復能言市人見之莫不悲歎也 同上下之上
董永至孝楚人也小失母獨與父貧窮困苦傭賃養父父命終無錢葬送乃詣主人許自賣身爲奴卑取錢千文葬送了還家間於途中逢一婦人求爲永妻共到主家三日經廻主人令女織縑三日内織三百疋了主人怪遣之至本相見婦人曰我是天之織女也見君至孝助君償錢也即不見也 同上
慈烏者鳥也生於深林高巢之表銜食供鶵口不自進羽翮勞悴不復能飛其子毛羽已具将到東西取食反哺其母 同上 世俗諺文
楚王夫人嘗夏乘涼抱鐡柱感孕後産一鐡楚王令干将鑄以爲劒三年乃成雙劒一雌一雄干将密留雄以進雌於楚王閟於匣中常聞悲鳴王問群臣臣曰劒有雌雄鳴者憶雄耳王大怒即收干将殺之干将知其應乃以劒藏屋柱中因囑妻莫耶曰日出北戸南山其松松生於石劒在其中妻後生男眉間尺年十五問母曰父何在母乃述前事久思惟剖柱得劒日夜欲報楚王王亦慕覔其人宣言有得眉閒尺者厚賞之尺逐逃俄有客曰子得非眉閒尺耶曰然客曰吾甑山人也能爲子報父讎尺曰父昔無辜枉被茶毒君今惠念何所須耶客曰當得子頭幷子劒尺乃與劒幷頭客得之進於楚王王大喜客曰願烹之王逐投於鼎客紿於王曰其首不爛王方臨視客於後以劒擬王頭堕鼎中於是二首相齧客恐尺不勝乃自刎以助之三頭相齧尋亦倶爛 祖庭事苑巻三
王祥母思魚食冬求之泳合祥剖■開感雙鯉出
孟宗後母好笱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慟哭筍爲之出 並祖庭事苑巻五
李善南陽人也本是李父家奴李父合家死亡蕩盡唯有一子生始數月李善抱懷不捨晝夜歷隣乞乳得濟朝夕時既經久隣里厭之不肯與乳兒遂損痩命在須臾李善感結悲不自勝號泣呼天哀請救天感其志兩乳汁流兒得乳飲逐便得活年既長大李善拜爲曹主朝夕參奉天不失時節郡縣奉聞遂達天聽上感其義賜善姓李表之朝野遷堂邑令孝行之至四海流名故孔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此之謂也 琱玉集巻十二
顧秦呉人也父母亡廬于塚次爲劫賊所逼忽有白兎走入郛郭人使兵逐兎々走赴廬賊亡而走人守乃表其門閭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竹林七腎論  晉 戴逵 撰
阮咸字仲容籍兄子也諸阮前世皆儒學内足於財唯籍一巻棄事好酒而貧俗七月七日法當曬衣諸阮庭中爛然莫非錦綈咸時惣角乃豎長竿檦大布犢鼻於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復共爾耳 玉燭寳典巻七


列子傳  漢 劉向 撰
伯夷殷時遼東孤竹君之子也與弟叔齊倶讓其位而歸於國見武王伐紂以爲不義遂隠於首陽之山不食周粟以微菜爲粮時有王糜子往難之曰雖不食我周粟而食我周木何也伯夷兄弟遂絶食七日天遣白鹿乳之逕由數日叔齊腹中秘曰得此鹿肉噉之豈不快哉於是鹿知其心不復來下伯夷兄弟倶餓死也 琱玉集巻十二


同賢記
齊人不知其姓名也昔齊伐衛會兵魯陽山上令曰日中不到者斬齊人與父母妻子別赴者乃少悉令斬之令死之徒仰天哭曰自今以後父母妻子不可眷戀天乃感之曰爲再中也 琱玉集巻十二
信陵六國時魏公子姓畢字無忌号信陵君也信陵時在靖室讀書怱有一雀飛來案下喘息戰懼漸々逼人君乃投出願望無鳥遂擲放之忽有一鷂從屋■出即搦将去君怨艱曰我一放雀不免其患誰忍忿乎乃勅國内遍捕鷹鷂經由三月收獲數千君按劒曰汝鷹鷂等不悉負吾但捦我雀者低頭莫動無罪之輩還歸所居於即普解餘者並奮翼而去唯有一鷂低頭不動須臾乃自死也 同上又引標題作賢同記
一云杞良秦始皇時北築長城避苦逃走因孟超後園樹上起女仲姿浴於地中仰見杞良而喚之問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對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從役而築長城不堪辛苦遂逃於此仲姿曰請爲君妻良曰娘子生於長者處在深宮容只艶麗焉爲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體不得再見丈夫君勿辞也遂以狀陳父而父許之夫婦禮畢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殺之幷築城内起不知死遣僕欲代之聞良已死幷築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號哭其城當面一時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熟是仲姿乃刺指血以滴白骨去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瀝血果至良骸血俓流入使将歸葬之也 同上


梁四公記    盧詵 撰
帝問然〔一本作求〕公群物之異對曰蒲桃者皮薄味美無半者皮厚味苦 三部經音義巻三


東方朔傳
昔武帝呼朔占蔞中鳥何色朔曰此鳥青赤雜色斑斑果中帝問朔何以知之朔對曰占時見旁人衣繡衣刺以五色糸青赤雜斑斑故別知非是蔞中鳥雜色帝後殺鳥炙枯之復着蔞中令衣繡衣人倚蔞旁復令朔占之朔曰鳥已死積惚帝曰何以知之對曰入宮之時見人截竹截竹成筒破筒成簡鳥生斑斑死爲積惚故知之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占曰長史追捕盗賊出郭西百歩見人乘車來遠近有繡衣朔言賊族表名文逃蕭家家摩絮賣絲紛絮若會絲絮何以知之車有表故族表繡衣有文故知文何以知蕭家繡家字有蕭何以知會糸摩絮賣糸絮字有系糸者絮象故知表文佻盗命在蕭家家會糸賣絮 同上
武帝問朔何知鳥之雌雄對曰雄左翼加右聲高雌右翼加左聲小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朔爲漢武所使上天々帝問朔人何衣答云衣蠶帝問其狀朔云色斑々似虎喙■々似馬也 玉燭寳典巻三引東方朔別傳曰


玄晏春秋  晉 皇甫謐 撰
初新安寺有槐而鵠巢之雄鷄奪棲焉咎近鷄禍也鷄者家人所畜鵲者野鳥也今家雄棲野人心奇次于野縣其空于夏五月安守合卒喪次于野空縣送之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案書名晏字作宴據隋志訂


曹瞞別傳
太祖當賦廩穀不足私謂主者主者曰如以小解量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大祖欺衆太祖謂主者曰持當借汝一死以厭不然事不解乃取旬曰行小解盗官穀斬之軍門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引翰菀注


代王傳
文帝自代即位納竇后少小頭禿不爲家所齒遇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織女獨不許后出幷垂脚井中乃有光照室爲后之瑞也 玉燭寳典巻七


漢武五子傳
武帝晩得太子始爲立■以在壇上 天地瑞祥志巻二十


梁冀傳
冀妻後漢大将軍梁冀妻也甚有美色又多妖態能作愁眉渧粧墮馬髻折腰歩齲齒咲以爲媚惑冀甚寵之 琱玉集十四


蔡邕別傳
邕字伯喈性篤孝母卒廬乎冢側動靜以禮木生連理也又有兎馴擾其室傍也 令集解巻十三


蔡琰別傳
蔡琰字文姫後漢陳留人也年始九歲其父邕巴夜鼓琴絃絶琰曰第二絃邑更斷一絃而問之對曰第四絃邕謂曰汝偶得之耳對曰昔呉札觀化知興亡之國師曠吹律南風不競以此推之何足可怪也 琱玉集巻十二


桓階別傳
階爲趙郡太守期月間増戸萬餘路有遺粟一襄耕者得之擧以繋樹數日其主閻還取之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孫登別傳
孫登字公利清靜無爲居北山中以石窟爲宇編草自覆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中 又和漢朗詠注略抄引無窟字宇作家自覆作覆身


孫子世錄
孫康家貧無油常映雪讀書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石勒別傳
有獻黒菟案瑞應圖曰白菟爲瑞此黒菟日祥往公孫臣以爲漢家土行當有黃龍爲瑞今大趙革命以水受金夫菟陰獸玄水色黒菟見以表應行以此推之黒應上 天地瑞祥志巻十九


許遜別傳
煖環居宅十年之中兒子奴婢廿人廿亡是非宅之殃見有一鬼在大樹上輒爲禍害伐此樹但聞樹上啾々作鼓吹音流嚮出宅去環自此平安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四


趙倫傳
倫墓位有雉入大極殿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范汪別傳
家以剪佛華爲業 玉燭寶典巻二引晋范汪集新野四居別傳云


曹■傳
曹■家貧情寛仁也家内一酒泉涌出色如桃花■大悦集隣里老少宴飲一月三度■死後妻子不宴以酒沽之由此酒泉怱枯不出 和漢朗詠注略抄


琱玉集
伯夷殷時遼東孤竹君之子也父薨伯夷長子當立乃讓位與異母弟而與親弟叔齊來歸於周而諫武王不令伐紂武王大怒即欲殺之大公望諫方得免命兄弟遂隠於首陽山以諫武王不忠乃不食周粟唯食薇延命而己于時王麻子入山見之曰君等何賢人獨愛山渓伯夷等曰吾等遼東君之子父薨之後奔周當武王不義隠於此山不食周粟以菓薇爲食麻子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雖不食我周粟然食我周菓何異哉於是伯夷叔齊不食七日倶餓死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中
善巻舜時人也舜欲以位讓之善巻曰吾冬衣皮毛夏衣絺葛春耕足以肆力秋收足以自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飲耕田而食遂不受位乃弃妻子逃去也 同上下之上
周文先封於周姓姫名昌追徳謚文以謚合封号周文也 同上下之上
呂望字子牙周時大公也避紂隠居東海聞文王祚興遂即西歸釣於渭濱文王夢得聖人助己輔政因是出獵而遇獲之遂載以歸用爲師傅封之齊号曰大公 同上上之下
将閭者始皇庶子也二世既立趙高盡計令殺公子及諸貴臣二世可之于時将閭兄弟三人罔於内宮二世使使令問将閭曰公子不臣罪當合死可就法焉将閭曰闕庭之禮吾未嘗敢違賓賛之處吾未嘗失序廊廣之位吾未嘗失節受命應對吾未嘗失辞何謂不臣願知其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與謀奉書從事不知其他将閭乃仰天大呼曰瘄哉吾之無罪昆弟三人皆誅乃引劒以自殺也 同上上之上
孟母六國時齊人孟軻之母也時軻東家殺猪軻問其母曰東家殺猪何爲母戯之曰欲啗於汝其母自悔失言遂買其肉與之不欺信也 同上上之下
姓張名芝字伯英後漢燉煌人也草書妙絶韋誕謂之草聖下筆必爲楷法 同上
鍾繇字元常魏時穎門長社人也位至大傅善能楷篆亦採伯喈之法制造八分是時陳寔稱碑蔡邕爲鍾繇書之号曰三絶 同上上之下
華他字亢他魏時沛國人也擧孝廉避而不就曉養生之術時人以爲年且百歲只如二十廣陵太守陳登患胷中面赤不食使華他治之他曰君胃中有虫欲成蛆盖腥物也遂作薬使登服之渠吐三升蛆亦虫半身腥物魚膾也 同上
公輸般六國時魯人也刻木作鳶人入其中飛往梁國也 同上


翹才文苑
猗頓魯之窮士也耕則常飢桑則常寒聞朱公富往問術焉朱公告之子欲速富當畜五犢乃適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問去滋息不可勝計名馳天下以興富於猗氏故曰猗頓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馬融字季長後漢代才人也 和漢朗詠注略抄
鮫人一名泉客寄宿人家去泣而珠盈盤以與主人曰泉客慷慨泣珠 同上


列女後傳    項原 撰
東平衡農師太尉薨農欲奔赴無粮自致妻願従行行止紡口庶以自資行致到聚亭遇天霖雨留獨母女舎舎後有空園農曰此園可以種黍從求分種之獨母曰此久廢園唯生恐勞手不多耳何分之有乎農遂與妻斬荆棘種之黍将熟獨母乃更曰黍當分農欲委去妻曰不如收斂以遺之安其意然後乃去農遂從之後還獨母以昔黍歸衡遂不肯取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古傳
婦不知何處人也孔子遊行見之頭戴寫牙櫛謂諸弟子曰誰能得之顔淵曰回能得之即往至婦人前跪而曰吾有俳佪絺之山百草生其上有技而無葉万獸集其裏有飲而無食故從夫人借羅網而捕之婦人即取櫛與之顔淵曰夫人不問由委乃取櫛與回何也婦人答日俳佪之山者是君頭也百草生其上有枝而無葉者是君髪也方獸集其裏者是君虱也借網捕之者是吾櫛也以故取櫛與君何恠之有顏淵嘿然而退孔子聞之曰婦人之智尚爾況於學士乎 琱玉集十二


高僧傳  梁 裴子野 撰
晉惠帝時沙門帛遠字法相毎與祭酒王浮共諍邪正浮屢屈焉既■不自忍乃托西域傳爲化胡經以誣佛法遂行於世人無知者殃有所歸致患累載 祖庭事苑六
譯經新意六例一譯字譯音例内分四一譯字不譯音謂陀羅尼二譯音不譯字謂佛胷前卍字三音字倶譯謂經律論四音字倶不譯謂經以字 同上一 案以下二條不著撰人蓋裴氏撰也
僧善傳善疾篤将殛告弟子曰吾患腹中冷結者昔在少年山居服業粮粒既斷懶往追求噉小石子用充日夕因覺爲病死後可破腹看之果如所言 同上


名系記略  後魏 楊衒之 撰
東魏興和年中高僧雲啓往西域求法至龜茲會天竺三藏那連耶舎欲傳法至東夏雲啓曰東夏佛法未振宜且留此耶舎遂出祖師傳法偈梵文與啓飜譯既而啓游印土耶舎乃将新譯華言祖偈至于西魏値時多事乃入高齊齊文宣帝延居石窟寺以齊方受東魏禪未暇飜譯耶舎乃将龜茲所譯祖偈授于居士萬天懿天懿聞魏有西域三藏吉迦夜昭玄寺沙門曇曜所譯付法藏傳缺於佛祖傳法偈遂寫本進于魏梁簡文帝聞魏有本乃遣使劉玄運往魏傳歸建康


法琳別傳
琳公於清渓鬼谷廻構巖廬蔽虧日月造清渓記四千餘言矣 義楚十八引別傳曰


大元眞人茅盈内記    李遵 撰
始皇卅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蒙於華山中乘雲駕龍白日升天先是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蒙初成駕龍上升入大清時下玄州戯赤城継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忻然乃有尋仙之因改臘曰嘉平 玉燭寳典巻十二 案隋志引標題作太元眞人東郷司命茅君内傳


張陵別傳
陵在蜀郡鵠鳴山中供養金佛轉讀佛經 義楚二


葛仙公別傳
仙公與客對食客曰食畢當請先生作一奇戯食未竟仙公曰諸君欲見乎即吐口中飯盡成飛蜂滿屋〇或集客身莫不震嘯但自不螫人耳良久公乃張口見蜂皆悉飛入口中成飯公復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仙公起居注
于時生在葛尚書家尚書年逾八十始有此一子時有沙門自稱竺僧於市大買香花市人怪問僧曰我昨夜夢見善思菩薩下生葛尚書家吾将此香浴之到生時僧至燒香右遶七市禮拜恭敬沐浴而止 義楚二


馬明生別傳
明生随神女入室中臥金床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下


淘隠居内傳
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供養佛有像道無像本乎元氣也 義楚六帖巻八


關令内傳    鬼谷先主 撰
老子語罽賓國王吾師号爲佛 玉燭寳典巻四
吾師泥洹 同上


宣驗記  劉宋 劉義慶 撰
魏陳思王曹植曾登漁山忽聞巖岫有誦經聲清婉遒亮遠谷流響遂依擬其聲而製梵唄至今傳之 玄應音義巻六 慧琳音義巻二十七
孫祚齊國人位至太中大夫少子稚字法暉小聰惠奉法年十八晉咸康元年桂陽病卒祚後任武昌到三年四月八日廣置法講請佛延僧建齋行道見稚在衆中翊從像後又問跪拜随父歸家父先有疾云須作福可以扶魂免苦其事不虛 義楚六帖巻二
毛徳祖滎陽人初投江南偸路而遁逢虜騎所追伏在道側蒿中半身将露分受其死默念觀音俄然雲起雨注而免 同上
隊主李儒鎭虎牢關爲魏虜所圍危急欲降夜踰城出見賊踨横臥地儒乃一心念觀音過即入深澤未及藏身尋被來逐欲至群馬向儒即大驚恐而免 同上
晉義熙十一年太原郭宣與蜀郡處筏共梁州刺史楊牧敬爲友敬以害人被禁事連宣筏二人念觀音許錢各十萬與西明寺作功徳夜夢菩薩枷■解脱宣依願施錢筏不還後遇戎査蒲被流矢所中未死曰我有大罪語訖而死自悔 同上
滎陽高狗兒年己五十爲殺人殺之不得因念觀音願造五層塔刃折刀斷奏得原免大發信心 同上
宋呉興太守瑯瑘王襲之有學問愛賓客於省内養鵝兩頭甚翫之欲殺一夜夢見鵝銜十紙書受與看之明善悪因果元信莊老不重佛僧因是發心止殺後轉貴也 同上
益州刺史郭銓亡己二十餘年以元嘉八年乘輿道從如平生現形於女婿劉凝之家曰僕讁事未了努力爲作四十會法集齋乃可得免忽然不見又張達繫獄念觀音獲免解脱 同上
兪文戴塩於南海値風默念觀音風渟浪靜於是獲安 同上
程道惠字文和武昌人不信佛奉道僧從乞者難之若窮理盡性無過莊老因病卒見閻王故還信佛 同上
車母者遭宋廬陵王青埿之難爲佛佛虜所獲身在賊中其母先奉佛即然七燈於佛前念觀音菩薩願子得脱其子七日七夜獨自南走常値天陰不辯東西見七火光望火而走似村欲投終不可至如是不覺至家見其母猶在佛前伏地又見七燈因乃發悞母子倶喜知佛力耳自後懇志專行檀忍 同上
吏部尚書孔瓊字彦寳素不信佛因與范泰四月八日至瓦官寺共放生懴悔死後數旬託夢與兄弟云吾本不信佛因與范泰放生乘一善力今脱苦罪福報應決定不差汝當勵心爲福助吾興善可以脱苦 同上
鄭鮮字子道善相自知命短念何以延夢見沙門問之須延命也可六齋日放生念善持齋奉戒可以延命悟而爲之後延其壽 同上
劉遺民彭城人少爲儒生事親至孝以家貧止室廬山西林寺多病不以妻子爲共居絶跡往來精思禪業半年之中見眉相現漸見佛一眼及髪又見全身爲是圖畫又見一道人奉明珠一顆因是病差 同上
相州鄴城有丈六眞金立像一軀逢丁零逢丁零單于至性凶悖無有信心乃彎弓射佛箭中佛面血下交流雖加瑩飾血不能止其痕終在又選五百人力士挽令仆地擬令消鑄像發大聲響列雷震力士亡魂人皆仆地歸信者丁零得疾戮害而死聞者稱快 同上
佛佛破冀州境内道俗咸被殘戮凶虐暴亂殘殺無猒爰及關中死者過半婦女嬰稚積骸成山縱其害心以爲快樂乃自言曰佛佛是人中之佛堪受禮拜便畫作佛像背上佩之當殿而坐令國内僧向背禮像即爲拜我後因出游郊外逆風暴雨四面暗塞不知所歸電雷震吼霹靂而死尋即葬之又就家霹靂其棺引屍在外背題兇虐無道之字國人慶快嫌其死晩妻子並被刑戮見蕭子顯齊書 同上


冥祥記  晉 王琰 撰
晉世沙門僧洪住瓦官寺勑斷銅佛洪以有願乃鑄像成被禁夢佛摩頂後國家牛馬大驚不安洪免刑也 義楚六帖巻一
晉有竺長舒本天竺人念觀音經爲業後居呉中邑内有火連簷欲至遂念觀音風廻火滅尋有少年不信夜持火燒之四虛自滅至明少年叩頭謝咎 同上巻二引晉録冥祥記
瑯瑘王珉其妻無子常念觀音求子後因路見一僧曰我與君爲子道人亡後三月果願不虛其妻有妊生子即解十六國梵語聡明晉尚書王淵明也小字阿■ 同上
宋尼智通年皃殊美信道不篤返家生兒窮無衣服以素經爲襁褓兒後患瘡白虫日出一升痛苦而死驗之有神 同上巻三
黃帋爲金白帋爲銀亦同也 同上巻二十二


列異記
常山人行見髑髏囚理藏之以所食具祭之後半歲許有一人課之日卿随我去其人曰子爲誰荅曰吾是子昔所埋髑髏也家今有賓客之會故來諸子以報舊恩遂至家々大會賓客招魂囗髑髏及将入神座共飲食衆人無得見也須臾有載麻布經憒來入者髑髏之神敬怖而走曰此殺我者也衆人怖而問之曰載麻者髑髏走也昔與但行而獨還家疑而不發得此遂發露執而殺之更迎髑髏之喪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四 案隋志著録列異傳三巻魏文帝撰此引作列異記疑是一書
昔有神人姓鄧名禹字誇父自有神力身長一千七百丈手執桑之杖與日竸走所弃鞭策及所執杖桑之杖皆化作林木以其姓因號鄧林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甄異記  晉 戴祚 撰
義熙四年丹楊張炤家失衣物意人偸之忽聞空中言還汝便見所失物在故處尋又偸藏烙妾遍素不得住曰乃見雨脚在厠屋中猶隠其身炤抜刀欲斫便反取唯見刀刃來逼向人擧家驚懼太傳參囗囗慶子自云不畏此鬼欲爲厭却往到炤家正食鬼以一升矯載捉其伴中炤乃祀而謝之於是不復寝犯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四


述異記    祖沖之 撰
清河崔其宗大明中垣■之爲豫州崔爲西曹長還門内門外朱氏女年十五六姿容絶倫崔領懷招延約娉爲妾後崔在解宿夜忽聞叩門聲左右出應云未在門外崔便披衣出迎女雨涙鳴噎云適得異疾來亡歡愛永奪崔聞悲鯁女於懷中抽兩疋絹與崔曰近自織此絹欲爲君作褌衫今以贈離崔以錦八尺尺答之女取錦豁然而滅崔至且門造其家女父曰女昨夜患心痛三更氣絶女先織餘兩匹絹在箱中女亡始不覺失至崔因此具説女夜來事狀與賢女錦或應在尸左右其家使人試屓見錦巻牒方一尺許正掩女心上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案撰人據隋志補
庚續家有物色赤刑似牛心就視是凝血後洧變成赤斗流散丞相■宣所誅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
漢北有鳥鶩丘似鵜■白色毎飛數万數爲群止則蔽野列爲方陣頭悉向外見人則振口入漢境則胡兵大至 同上巻十八
有人採松子上見一果形甚可愛其香異常疑是神仙之物因摘而服之延壽三百歲矣 義楚六帖巻十八
花岳對黃河東首陽山是一山既神靈所開今平踪見在花岳似仙掌脚踪在首陽山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志怪  晉 曹毗 撰
漢武帝鑿昆明池悉是灰墨問東方朔曰非臣所知可訪西域胡人 玉燭寳典巻四引作雜鬼怪志曰
襄似蓮花内有青鳥直人於俗亦復符同後來乃以拭面云肉理柔滑實驗如此 同上巻八引志怪曰


靈鬼誌  晉 荀氏 撰
歷陽郡張應先是魔家取佛家女爲婦咸和八年妻病曰爲魔事家財略盡不差妻曰我本事佛允爲作福往精舎中見竺曇鏡曰佛普濟衆生但精心耳後夢神人病差夫妻倶受五戒 義楚六帖巻二


精異記
■■者矬矮小鬼虐厲鬼之類也 慧琳音義七十五


異苑拾遺
孫興公常着戯頭与逐除人共至桓武處宣武覺其應對不凡推問乃並驗 玉燭寳典巻十二


幽明錄  劉宋 劉義慶 撰
晉永和六年頴川陳慶孫少覺問信道術家後有神樹一株多就福起廟名爲天神廟慶孫烏牛甚丁肥行疾如風忽空有云我是天神樂卿牛當相祐助不与者至來月廿日當殺汝兒慶孫曰人生有命不由汝輩至此日兒果死々後復言不与牛至夏五月當殺汝婦至期復婦死々復神來曰汝不与牛至秋當殺汝也慶孫大怒曰小鬼魅妄縱横擊人欲往燒廟衆人諫止得住至秋慶孫不死家亦平安鬼便來謝曰君爲人心正天地所無也方受大福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四
王輔嗣讀易輒笑鄭玄爲儒云老奴無意于時夜分忽聞外閣音須臾便進自云鄭玄責之曰君年少何輕穿數鑿久勾而妄譏極有忿色言竟使退輔嗣心生畏悪經少時遇厲疾而卒也 同上
有新死鬼未半年形痩疲忽見生時友人死鬼來廿年肥健相問新鬼曰餓殆不自存若知方便久鬼云此甚易耳但爲人作怪人必怖當与卿食新鬼往入東頭一家奉佛不得怪進西廂有磨鬼囗如人推家主言鬼神助磨至暮磨數十斛麥鬼疲頓乃去遂罵久鬼卿何誰我助人不得一飲久鬼曰卿自不遇耳此二家奉佛道以至心能澸動天地今去可覔門前竹竿家往爲作怪即往果門入見一女子共食鬼便令空中行其家見之惶怖生來未有此怪卜占云有客鬼素食可打物幷甘菓酒飯於中庭祀之鬼果大得食此後恒作妖怪是鬼之業也 同上
有一人囗車遇寒雪不得至告廟主薄求在門外亭屋中夜眠覺見一人有頭首兩臂以下便無行在空中訪之於俗巫云是八部将軍也籍曰四道王者東曰呉王南曰越王西曰秦王北曰趙王也 同上
綏母堂上子婬姪夜集忽有一物從床墮地視乃死人頭流血傍沱後誅滅也 同上巻十七
元嘉九年南陽樂遐當在内忽空中有呼其夫婦名甚急半日半夜乃止後數日夜衣服悉是血未一月日夫婦相繼病卒 同上
東平郡品求湘中見女採菱身衣荷葉因問曰非鬼乎女云子不聞荷衣蕙帶悠然而來急忽不見化爲獺而去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楚巴立縣自金剛以上二十里有黃金潭有人釣得一金牛■引之金牛出聲奔吐風波其駭牛乃入潭因号金牛潭 同上
巢氏有婢征晉陵採薪忽有一人随婢還不見其形毎吹笛而歌閑夜寂々以清長笛寥亮且烏若欲我者姓郭名長卿 同上
孫皓時王僧辨上事云佛法宜滅中國不利尋便下詔集諸沙門陳兵圍寺欲行誅廢之事爲僧會法師曰佛若神也宜崇之若其無靈黒衣一日同命諸僧或逃或縊會乃清齋七日期現威神以銅鉢盛水置庭中齋畢而美光暉曜忽聞庭鉢鐺然有聲忽見舎利光明庭宇浮光鉢上皓及大衆前看駭諤失措離席改容會進曰陛下使孟賁之力擊以百鈞之鎚金剛之質終不毀壊皓如言清先經行唄讃禮拜散花燒香高唱聲曰誠追感慈氏來津未絶則法輪将轉徹於靈途威神不少宜現今日不然三寳永絶言訖壯士運槌觀者戰慄而氣竭槌碎舎利不損光明挺出暉彩充盈皓伏投誠勤營齋講起塔在建初寺大市北後猶光瑞元嘉十九年秋寺刹夜放光明鮮紅彩發有火光夾四層上從西繞南又見一物如雉尾扇随其進止不斷其夕觀者發心二十許日都市中咸見刹上有長紫光等 義楚六帖巻一引呉誌幽明録
石長和死四日方蘇曰見二人将去路兩邊有棘如鷹爪中有多人被驅往來曰佛弟子猶得在道到地府見舊人石賢具問家中消息王令檢都簿有飯僧功徳餘命未盡遂却放還至死尸邊嫌臭不前見自亡姉往尸推之因蘇息却活 同上巻二 巻四引小異
趙泰字文和清河人有辟不就乃精思典墳年三十五晉太始五年七月三日夜半卒心暖不葬還蘇具説地獄檢籍餘有三十年横爲取來放還事佛 同上
元嘉中呉興城失火經堂不燒以爲神力也 同上
元嘉八年河東蒲坂城内失火不可救唯寺及經像大小不燒人共驚歎 同上
建康大巷有四天王常朔望日殺百牲祠祀後殺三頭鵝治畢鵝忽驚起哀鳴入神座下神曰我佛弟子不用殺生廟祀夢神言相悟汝因是素祀不殺 同上
史儁道士有學識奉道而慢佛常語人言佛是小神不足事爾毎見佛像恒輕誚之後因脚疾攣縮種種祀福無應友人趙文謂曰佛福第一可試造觀音像儁以病急如言造之夢觀音菩薩降神而愈因發信心也 同上
康阿徳死三日還活説初死時兩人扶腋有白馬吏駈之知行幾里見北向黒門南人見東向黒門西入見南向黒門北入見千餘梁屋有皀服籠冠邊有念餘吏皆府君西南復有四十五吏阿徳便前拜府君問曰作何善業曰家造佛塔供養道人曰卿大福徳問都錄曰此命盡耶曰餘算有三十五年府君大怒曰小吏何敢預奪人命便縛白馬吏在柱杖一百血出流漫府君曰具令阿徳案行地獄後歸即彼引至一城方數十里滿城上屋見亡伯母叔母皆着枷■及見地獄苦楚萬端又見八十梁間屋俠道種槐云名福舎是佛弟子福多者生天少者住此後見造塔道人等府君放還事廣不具也 同上巻四又巻二節引
有陳相子呉興烏程人祈福設齋日聞空中殊音妙香芬芳清越齋竟而絶志感也 同上巻六
李且元喜三年正月十四日暴死心暖七日重活具細説地府善悪報應罪福寃對不虛等事 同上巻十六
馮貴前漢々桓帝貴人也美艶絶雙死後卅餘年群賊發其塚見貴人顏色如故賊遂競奸之闘爭相殺而死 琱玉集巻十四
琅邪諸葛氏兄弟二人寓居晉陵家甚貧耗常假乞自給穀在篅中計日用未應盡而己宮囗初謂家人相竊政復對檢題識而耗如初後有宿客遠來至巷口見數人擔穀從問出客謂諸葛曰卿何得大糶主人云今恒告囗云何糶之客云吾向來逢見數人擔穀出爲是何事主人兄弟相視自疑恠入者看封儷然如故關視己無十斛乃知前後所失非人之爲也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蒲城李通死來云見道士王浮身被■械見沙門法祖爲閻羅王講楞伽經王浮求祖懺悔祖不肯赴孤負聖仁死方悔也 祖庭事苑巻六引作幽冥録


冥報記  唐 唐臨 撰
太史令傅奕自武徳中至貞觀十四年常謗僧門奉其道法至秋暴病卒奕與道士傳仁釣薛賾相善釣先死賾夢見曰奕今爲埿人乃馮長命夢見亦同 義楚六帖巻八
唐幷州石壁寺有一老僧禪誦爲業貞觀末年有鴿巢其房楹生二鶵法師常以食就巢哺之鴿雛漸長學飛墜地而死僧收埋■經十日僧夢二小兒感聞經之善得爲人也去寺十餘里其村作子僧記日月滿之彼果有女子生二兒因名鴿兒也 同上巻二十三
唐居士李信幷州文水人也住大平里身爲隆政府衛士至顯慶年冬随例往朔州番替赤馬一匹草駒一時寒苦鞭馬馬作人言云是汝母爲盗米一石與女女今即爲草駒是信垂泣自負鞍出馬逐歸弟兄皆泣別爲廐櫪養飼有同事母命僧營齋工部侍郎温無隠岐州司法張金就信家看馬來也 同上巻二十四


靈怪集  唐 張薦 撰
東平淳于芬呉楚游浹之士恃酒不檢家住郡東有大槐樹枝葉扶疏芬嘗與酒徒婆婆其下一日過飲致疾扶歸臥于東序之下夢中忽忽然見二紫衣使者跪曰槐安國王遣臣奉迎芬不覺下榻入門見左右車馬侍從數人皆盛節扶芬登車出戸指古穴而去忽見山川境物與人世不殊可十里有都城左右傳呼甚嚴次入大城門門樓榜曰大槐安國俄有一騎傳曰王以駙馬遠到令館于東華宮頃爾間又見一門洞啓芬降而入環牀眎堂宇金碧彩錯往來遊翫者皆以淳于郎爲戯語芬會故人周弁田子華方叙舊聞遽聞呼相至芬降階而揖相曰賢者不以弊國而來國内寡君欲要賢者記以姻婭芬曰賤迹陋薄豈有是望相因請行數歩間至殿堂唯居一人素服華冠儼若王者之尊左右令分拜王曰奉令尊之命欲一小女配君子芬未知所對但俯伏而己王曰卿可且回館舎芬沈思父昔在日作邊臣陷虜中往々與虜交和而有是事邪未幾羊鴈之幣咸備左右嬪從或稱華陽姑青渓女上仙千下仙子翠歩躞蹀彩錯玲瓏數里間徹慢去扇見一女号金枝公主容貌姣好芬交之頗甚歡娯王一日謂芬曰吾南柯郡事不理太守黜廢欲藉卿典之可與小女同行遂敕有司備行貝甚盛行至城門榜曰南柯郡芬典之二十餘年芬妻遘疾旬日而死謚順義公主葬于國東盤龍崗王謂芬曰卿辭家日久可歸芬曰家即此矣又何所歸乎王笶曰卿本人間族非此也芬似稍有悟王令左右送至門升自西階見己臥于東序之下芬甚驚怪使者呼芬姓名數呼芬方大覺因出戸尋槐樹下穴芬指曰此即夢中所經遂令僕荷斧斷擁腫斫査蘗尋究穴下可袤丈尺有太穴夷坦洞然可容一榻有積壤如臺榭群■輔之此即■王槐安國之都又一穴有一腐亀殼大如斗有小墳高尺餘即芬葬妻之墓芬追前事感嘆無己 祖庭事苑巻五


第十一 地理類


洛陽記  晉 陸機 撰
藥殿華光殿之西也流水經其前過又作積石瀬禊堂三月三日帳幔跨此水御座處 玉燭寶典巻三
洛中銅駝道在宮南四會道頭也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不著撰名


晉宮閣記
華林園中有君子樹三株似松千年鶴栖於松樹君子樹葉似松曹爽曾種之於中庭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述征記    郭緣生 撰
洛陽城廣陽門此是魏明帝流杯池 玉燭寳典巻三
華山與首陽本一山河神巨靈擘開以通河流故掌迹存焉 祖庭事苑巻一


西征記    戴延之 撰
天淵之南有東西溝承御溝水々之北有積石爲壇云三月三日御座流杯處一本魏明帝天淵池南設流杯石溝 玉燭寳典巻三
其山東爲太室西謂少室高八百六十丈上方十里少室與太室相望但少耳 祖庭事苑巻四


風土記  晉 周處 撰
陽羨縣前有大橋々下有獺白将有兵動獺歩穴口向出■ 天地瑞祥志巻十九
越俗飲宴皷柈爲樂〔今案柈即槃字也亦作盤〕取其廣尺五六寸者抱以著腹以右手五指彈之舞者應節而舞 倭名類聚抄巻五
月正元日百禮兼崇毆鬾宿或奉始送終乃有鷄子五薰■刑祈衷
注云歲名毆鬾厲之鬼嚴潔宿爲或明朝新旦也此旦皆當生呑鷄子謂之■刑 並玉燭寶典巻一
壽星乘欠元巳首辰祓醜虞之遐穢濯東朝之清川
注云漢末郭虞以三月上辰上巳生三女並亡時俗迨今以爲大忌是日皆適東流水上祈祓潔濯 並同上巻三
税煩反舌也 同上巻五
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驚用角黍龜鱗順徳
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爲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日所尚啖也又煮肥龜令極熟擘擇去骨加塩鼓苦酒蘇蓼名爲菹龜幷以薤薺用爲朝食所以應節氣裹黏米一名■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龜骨表肉裏外陽内陰之形■魚又夏出冬蟄皆所以依像而放将氣養和輔替時節者也 並同上巻五 年中行事抄引五月五日以菰葉裹黏米煮熟謂之角黍一句
濯林盪川長風扇暑
注云時斗建未到月節常有大雨名爲濯枝又東南常風々六日止俗名曰黃雀長風於是時海魚變爲黃雀鳥也 並同上巻六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引風土記曰六月東南長風海魚化爲黃雀以十月入海爲魚
夷則應履曲七齊河皷禮元吉
注云七月俗重是日其夜洒掃於庭露施机筵設酒脯時菓散香粉於筵上熒重爲稻祈請於河皷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守夜者咸懷私願或云見天漢中有弈々正白氣如地河之波瀁而輝々有光耀五色以此爲徴應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見者三年乃得言之或云頗有受其祚者 並同上巻七 年中行事抄引此作正文又時作甘散上有兼字二星下有歡會之夜也五字
鳴鸖戒露
注云白鸖也此鳥性儆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葉上適々有聲即高鳴相儆移徙所宿慮有變害也 並同上巻八
流於草葉適々有聲且恒垂易爲採取仙童所向便覺如珠 同上
天正日南黃鍾踐長粥■萠徴
注云黃鍾始動陽萠地内日長律之始也是日俗尚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並同上巻二
進清醇以告蜡竭敬恭於明祀乃有行彄
注云彄蓋婦人所作金環以錔指而縫者也臈日祭祀後優嫗兒僮各随其儕爲藏彄之戯分二曹以效勝負以酒食具如人偶即敵剛人奇者即使奇人爲遊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爲飛烏以齊二曹人數一彄藏在數十手中曹人當射知所在一藏爲籌五籌爲一賭提者捕得推手出彄五籌盡最後失爲負賭主部便起拜謝勝曹 並同上巻十二
水草交曰澤〔昔宅〕 倭名類聚抄巻一
■者茗老葉名也 同上巻四
萍蘋芹菜之名也大者蘋小者萍 祖庭事苑巻三
宜男草如蓮宜懷妊婦人珮之心生男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芳草條
海神上朝於天鰌鯨迎送海神出入於穴令水進退爲潮 倭名類聚抄巻一
猨〔音園字亦作猿〕善負子乘危而投至倒而還者也 同上巻七
肅霜鶖屬飛則鳴其翅肅々鷞々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仗謂刀戟之總名也 慧琳音義二十一
笈謂學士所以負書箱如冠箱而卑者也 玄應音義三 慧琳音義十 倭名類聚抄巻六引箱作状


呉地志
太湖在呉縣西南四十里周回三萬六千頃一名具區澤 祖庭事苑巻三


會稽記    夏侯曾先 撰
上虞蘭雩山葛玄所隠几化爲生麂々毎鳴即縣令有罪 天地瑞祥志巻十九
會稽雷門皷中有白鶴打鼓聲聞洛陽孫息破見之鶴乃飛去而後打之不嗚也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不著撰名


荆州記  宋 盛弘之 撰
宣都西陵峡有一黃牛山江湍紆回途經信宿猶望見之行者歌曰朝發黃牛暮三日将暮黃牛如故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灔澦如馬瞿塘莫下灔澦如象瞿塘莫上此言其險也瞿塘峡名灔澦石名也 祖庭事苑巻二引不著撰名
都梁香蘭也都梁縣爲名有小山々上悉生蘭俗謂蘭爲都梁即以縣爲名也 玄應音義十一 慧琳音義五十二引無上爲字 倭名類聚抄巻五 香字抄並引山上下有有水清淺四字
金銀朱漆之器 倭名類聚抄巻六


蜀王本紀  後漢 楊雄 撰
五丁秦時力士也始皇欲伐蜀但以道嶮不通乃作石牛置於界道遣金於石牛上而進入蜀又獻蜀美女時有一丈蟒虵從山腹而入穴五女往就觀之五丁力士遂共抜虵山崩壓殺五女因名其山曰五婦山也秦王遣兵随石牛後伐蜀逐即滅之也 琱玉集巻十二
秦惠王欲伐蜀及刻作五石牛於城都道置金其後有人詐曰有石牛入山出金鑿山求之人将金餅弃於山中云是牛屎五丁士聞之乃鑿山成九折坂路乃通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蜀王出獵見秦王以金一笥遺蜀王蜀王報以禮物盡化爲土秦王怒臣下拜賀曰土者地也秦當得蜀矣 天地瑞祥志巻十六
秦襄王宕渠郡獻一長人長二十五丈六尺 義楚六帖巻十四


朱厓記
南海有王餘魚昔越王作鱠不盡餘半棄水因以半身爲魚故名曰王餘也 倭名類聚抄巻八 案隋志著録珠崖傳一巻僞燕聘晉使蓋泓撰此書所引作朱厓記恐字誤


陳留風俗傳    圏稱 撰
襄邑縣南有渙水北有睢水傳曰睢漢之間出文章故其■■藻錦日月華虫以奉天子宗廟御服焉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雍丘縣有杞夏公杞井能致雲霧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陳留風俗記
湘川零陵有石燕遇雨則飛過 同上
七月七日織女會牽牛烏鵲塡河爲橋 同上
仗者刀戟之揔名 慧琳音義二十一


衡山記  南齊 宋居士 撰
衡山南嶽至黃帝乃灊霍爲副爾雅云霍山爲南嶽蓋因其副也至漢武南巡又以衡山遐遠阻江乃徒南嶽之祭於灊山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羅浮山記  晉 袁宏 撰
男青女青皆木名 希麟音義巻八


登羅山疏    竺法眞 撰
越王鳥狀似■口勾未可受二升許南人〔南國人也〕以爲酒器珍於文螺性不踐地越王鳥不飲江湖不南嗙百草不餌虫魚唯噉木葉糞以董陸香人過之既以爲香 香字抄


遊名山志  宋 謝靈運 撰
城門山兩巖間〔一本作問〕有水形如曝布 倭名類聚抄巻一


聖賢家墓記    李彤 撰
天體如車有蓋日月懸著焉 玉燭寳典巻五


天台山記  唐 徐靈府 撰
天台山瀑布飛泉下一道如帶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道士名山記
狐者先古之淫婦也其名曰紫化而爲狐故其恠多自稱阿紫 天地瑞祥志巻十九


武林山志
武林杭之山名也秦漢始号虎林以其栖白虎也晉曰靈隠川飛來故事唐乃曰武林避諱也 祖庭事苑巻二


章安山記
本稱南岳周靈王太子子晉居之魂爲其神命左右公改爲天台山也 弘決外典鈔卷一


四明記
山之上有自然石窓四面透明故曰四明 祖庭事苑巻三 案宋志著録四明山記


四明圖經  宋 張津 撰
兩峯如乳相對爲竇瀑水飛流如雪亦云雲竇 祖庭事苑巻二


異物志  後漢 楊孚 撰
魚高跳躍則蜥蜴從草中下稍相依近便共浮水上而相合事竟魚還水底蜥蜴還草中常以二月共合食魚昭則殺人禀蜥蜴之氣 玉燭寳典巻二引異物志 案已下所引異物志倶不著撰名姑據隋志爲楊孚所撰
瑠璃色如雲母色如紫玉光曜如燭離如蟬内積女水里漀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七引異物志
世樂鳥五色頭上有冠丹喙赤足國有道則見也 同上巻十八
鷓鴣似雌雉其志好南飛其肉服美宜炙所以飲酒爲諸膳也 同上
鐇■也此類有横骨在鼻前狀如斧江東呼斧斤爲錯故謂之鐇■也此類有廿種各異名如鋸錯等齒利如裾即名鋸■也
 玄應音義二引薛州異物志 慧琳音義二十六引異物志云鐇■魚鼻上有一横骨利如刀斧江東呼闊刃斧爲■故謂之鐇■此類争有二十種各異自有別名齒利如錯鼻骨如■
瑇瑁如龜生南海中大者籧篨背上有鱗将欲用煮之其皮則随意所用 同上十一引異物志 慧琳音義三十一引欲用作作器則三字之其皮則柔作其鱗如柔皮五字句末有一名突牟四字 又巻五十二 祖庭事苑巻四引鱗下有鱗大如扇有文章七字
■虵食灰呑鹿出鹿與巴虵同 同上十六 慧琳音義六十五
椰高十尋葉居其末果名也子及葉席遍中國 同上 慧琳音義六十五引及下無葉字
鯨魚數里或死沙中云得之者皆旡目俗云其目化爲明月珠也鯨之雌者也 同上十九 慧琳音義五十六
火齊珠者狀如雲母色如紫玉光輝如燭散若蟬羽積如氷潔 慧琳音義二十五 令集解巻四引上句脱珠者二字
豫章建城有石色黃白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熱如鼎其上炊之以熟見有驗矣 同上四十一
豆蔲生交阯如薑子從根中生形益智皮小厚如石榴辛且香也 同上六十五 巻六十六引■下有北海隅三字石上有安字 香字抄中引南海異物志曰
翡翠作巢在高樹之顚去地七八丈夷人稍稍下之令去地七八尺待其子欲成然後取之 同上七十七 弘決外典鈔巻二節引
香樹生千年出交州及西方味温辛沈香樹心堅者入水沈不沈名棧麁白名■水其水沈者餘身爛也 義楚六帖巻二十
錦鳥文章如丹地錦而藻■牙交俗人見其似錦因謂之錦鳥形微大於雉其雌特有文章五色甚可愛雄漫署觀也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別引上句錦而二字倒
■草樹也葉如幷同而小三月釆其葉破干之味近善而有甘幷鷄舌食益善曰南人者之與檳榔同以金質之 藥字抄下
有鳥名越王鳥大如孔雀喙長尺八九寸黃白黒也狀如人益鮮明多持此以飲酒 香字抄
象牙歲脱猶愛惜掘地藏之人作假牙潜易之 三部經音義巻二
南方有孔雀大如鷄尾長於身手拍則舞 同上巻四
夸父夏時人也長萬丈有餘善走心誠信也帝顓頊召父而曰汝之氣刀如之唯何事能爲也父對曰善走帝曰汝見日所留可來父大諾父持杖而見日出向西走時大困而欲飲水恐與日不勝終日走竟不能逐日也父曰我足不勝於日也與帝約也今以何事見於帝力雖抜山不信者豈立於天下乎大斬抛杖以沒其杖化爲鄧林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出交趾封谿有猩々夜聞其聲如少兒啼 同上上之中
南海有王餘魚其身半越王作膾不盡餘半弃水因以半身爲魚遂一目故以隻爲王餘雙則比目片則王餘 同上上之下


南州異物志  呉 萬震 撰
鬱金香唯罽賓國人種之先取以上佛寺積曰乃■去之然後賈人取之鬱金色正黃而細與扶容■披蓮者相似所以香禮酒鬱花也 玉燭寳典巻二
兕角長二尺餘形似馬鞭柄其皮堅可爲鎧甲 玄應音義十九 慧琳音義五十六
九眞骨浦縣交州日南山父林藪中皆有此獸其名杲然猿狖之類其鳴自呼身如猨面如犬青色或通身白色脅邊有黒斑文其身不過三尺尾長四尺有餘反度身過於頭視其鼻見兩孔仰向天毛長柔細也往往人間有此狩皮縵褥也 慧琳音義十一
生七年方知若作船必與龍闘 同上十六豫樟條
沈香其次在心白閒不甚堅者置之水中不浮不沈與水平者名曰浅香 倭名類聚抄巻五 香字抄
鷄舌香是草花可含香口 同上 香字抄引無口字
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狀似甘草 同上
零陵香土人謂爲燕草 同上
甲香螺屬也可合衆香燒之皆使益芳獨燒則臭 同上


南州志
翡大於■小於烏赤色洲民補而食之不知貴其毛羽也 慧琳音義四
翠爲六翮毛長寸餘色青緑出鬱林山青色■曰翠 同上


南方草物狀
短頭細黃魚以九月中因秋風而變成鶉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引標題状字作抜誤


南方異物志    房千里 撰
翡大於■小於烏腰身通黒唯匈前背上翼後有亦色翠通身青黃唯六翮上毛長寸余其飛即羽唯翠々翡々因以名焉 玄應音義十六 慧琳音義六十五引亦作赤下唯作鳴翆々翡々兩字倒
荳蔲辛香可食出交阯郡 慧琳音義八十一


南海志
萪藤名也 玄應音義十八 慧琳音義七十三


南方記
樹子如鴨卵爆乾可燒木蜜 義楚六帖巻二十楓香木蜜條


忌物志
橘白華赤實皮馨香有味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廣物志
秔有烏秔音黒穬也 慧琳音義七十二


外國志
流黃香出都昆國 倭名類聚抄巻五引呉時外國志
長者作金薄銀薄承塵 同上巻六


異物銘
獠夷獸類也嗜欲不節以人爲肴有過心殺潜行水中刺取魚鱉死則竪埋棺不臥誤 慧琳音義七十七
貙出公牛變化若神當其爲虎不識爲人植牙哮赫不避所親不可同居難與爲鄰 同上巻八十三 巻九十九引上句


三輔舊事
漢惠帝爲四皓作碑在其隠處 原本玉篇石部
秦二世胡亥起雲閣欲與南山齊 三教指歸覺明明注下之中


太康地記
冀近其氣相近(其地自太行東至碣石玉屋底柱) 五行大義巻一
少陽色青歲始事首即以爲名(其地東北據海西距岱) 同上
稟巾和之氣性理安舒(其地南據荆北距河) 同上
雍居西北之位陽所不至陰氣壅閼取以爲名(其地西據黒水東距西河) 同上
梁者剛也取西方金剛之氣剛強以爲名也(其地東據華山西距黒水) 同上
辨其履信禀貞正之意也 同上
河東汾陰縣介山在南介子推匿此山又号介山也 玉燭寳典巻二引晉太康地記


臨海水土物志  隋 沈瑩 撰
狀如家鷄恃距好闘有美色自愛其色終日映水目眩則溺而不失晨一名■鷄又爲陽鸞養之攘大災也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山鷄引臨海異物志
黃冠青纓常在楨樹下頭上有長黃毛頭及頰正青如垂纓者之也 同上粉鷄條
烏■以其懷板含墨故号小史魚 玄應音義十七引臨海記 慧琳音義七十四
其井深四十丈石成天生非人工所作其水香美 義楚六帖巻十八
郡西有鶴山上有池懸流遙望如倒懸白鶴也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浮布二音〕大魚色黒一浮一没也 倭名類聚抄巻八引臨海異物志


荆南地志    蕭世誠 撰
晉永康年僧房下生一樹随剪随生僧乃移房樹長便遲葉花稍遲夏中方有葉落時節與衆木同後有西域僧來識此娑羅樹也 義楚六帖巻十八引荆南記


益州記
又錦城在益州南作橋東枕流江南岸昔蜀時故錦宮也處号錦皇里城墉猶在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 案此書未知李膺益州記歟任豫益州記歟


益州志  晉 譙周 撰
成都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池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中


廣州記    裴淵撰
梅納懸出金荆 慧琳音義三
鯨鯢目明月珠 三部音義巻一


交州記
浮石體虛而輕 倭名類聚抄巻一


三秦記    辛氏 撰
昭帝母鈎弋夫人手拳而國色今世人學藏鈎法 玉燭寳典巻十二 倭名類聚抄巻二引色下有先帝寵之四字學作爲法上有亦字句末有是也二字
陳倉城有神鷄人取不可得々雄者爲王得雌者爲覇穆公得雌故爲覇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黒龍從南山出飲滑水囗名龍首山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周平王時白鹿常出此原因名白鹿原今西京内苑也 同上
華山峯如半天雲 同上
昆明中有神池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下


丹陽記    山謙之 撰
即山海經所云北海之隅天毒國也初漢武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土當時恠惋以問東方朔々曰臣不足以知之可試問西域胡帝以朔且不知不復覈訪至是有憶朔語者以問胡沙門沙門據經刧燒季答之乃驗朔言有旨焉 玉燭寳典巻四引山謙丹揚記
闘場錦署平關遷其百工也江東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市於蜀而呉亦資西道蜀頑世無復錦唯出關西互羌檀土致之難至是始乃有之昔齊俗華靡善制純麗物号爲冠衣天下今則唯京師矣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八引丹楊記


三齊略記
秦始皇作石橋以過不成又令人往蓬萊山採望見山上有白雲忽有風引龍舟不得到三山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三齊記
齊桓公夜出迎客有寗戚者騎牛疾擊其角而歌曰南山矸白石爛生不値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骬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曼曼何時旦公召與語説之以爲大夫 祖庭事苑巻六
寗戚嘗箸相牛經 同上


梁元帝職貢圖
高驪婦人衣白而男子衣結錦飾以金銀貴者冠情而後以金銀爲鹿耳加之幘上賤者冠析風穿耳以金鐶上衣白衫下曰長袴要有銀帶左佩礪而右佩五子刀足履豆禮■ 翰苑巻三十


十二州記  晉 黃羲仲 撰
堯遭洪水唯九鎭不没黔首附焉因号曰九州州者周也言水中積土可居而水周其表故言州也 玉燭寶典巻十二引黄羲仲記


九州記  晉 樂資 撰
劉表後漢末人也爲荆州刺史而甚好酒造其酒爵以爲三品大曰伯雅中曰仲雅小曰季雅在坐客有酔者輙以針刺其面取之虛寳 琱玉集巻十四


西河舊事
焉支山出丹 倭名類聚抄巻六


關中記  晉 潘岳 撰
嵩山石室十餘孔々有石床道士多遊之 和漢朗詠註略抄


湘中記  晉 羅含 撰
有人於舜陵廟中得玉琯献之以調律呂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照潭無底橘獨浮又湘有橘州 同上


始興記  晉 王韶之 撰
伊水有洲洲廣十里有群象野牛 三部經音義巻一
晉時有質子将歸忽有人寄書云吾家有懸藤果如其言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引作始奥記


宜都山川記    袁山松撰
佷山縣有温泉百疾久病〔一本作疾〕入此水多愈矣 倭名類聚抄巻一
黃牛灘有人牽黃牛 同上巻七引宜都記


永嘉郡記    鄭緝之 撰
沐渓野有青田縣有双白鶴神仙所養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南中記
金華山有樹衣菜僧採食之也 義楚六帖巻十八
南別有八桂樹生月中也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江陵記    伍端休 撰
楚文王始自丹陽徙都於郢今州北南城是也 祖庭事苑巻二


成都記
杜宇亦曰杜主自天而降稱望帝好稼穡至今蜀人将農者必先祀杜主時荆州人鼈靈死其尸泝流而上至文山下復生見望帝帝因以爲相號曰開明會巫山壅江人遭洪水開明爲鑿通流有大功望帝因以位禪焉後望帝死其魂化爲鳥名杜宇一名杜鵑亦曰子規 祖庭事苑巻五


襄陽記
山蘭字季倫晉時河内人也即是山濤之子爲荆州時毎往峴山就習郁家園池興酒々酔而歸時人歌曰山公何所往逕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茗艼無所知時復乘駮馬倒着白接籬擧手語葛強何如幷州兒 琱玉集巻十四
峴山南有大魚池習都家園池季倫飲於此泉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閩越記
有任氏子家貧以孝稱世因釣得一巨螺中有一女子既将而歸善織布有識者曰此龍須布也倍與重價任益喜且足以養親或曰此心龍女領下必有明珠可殺而取之何止龍布之直耶任歸将謀之女逐化龍而去今閩中有螺江是也 祖庭事苑巻六


京師寺塔記    釋曇景 撰
佛四月八日夜生爾夕沸星下侍春秋書恒星不見佛出世矣三藏道人云彼之佛星此之恒星也佛泥洹後阿育王起八方四千塔應是周敬王時立 玉燭寳典巻四引寺塔記


靈應傳
法琳法師青渓山記云荆州〔一本作山〕南北有三泉水極香美病人服者無不銷痾其泉嚴浄不耐人聲若聞人大呼〔一本作喚〕應聲奔涌竹木墮水水膏著之不盈半年變成玉石草葉浮上凝若輕霜玉泉寺大殿臨池僧房架嶺法華懺堂三十餘所 弘決外典鈔巻一
彌勒像也 同上石城寺大石像條
瓦官寺在潤州江寧縣 同上


瀬郷記    崔玄山 撰
或以五行六甲陳或以服食度骨筋或以深巷大巖門或以呼吸見丹田或以流理還丹或以歔歙遊天山或以元陽長九分或以括澹存五官或以清浄飛凌雲或以三辰建斗廻或以三五竟復還或以聲岡處海濱或以三黃居魄魂或以太一行成均或以六甲御六丁或以祭祀致鬼神或以吹呁沉深泉或以命門固靈根或以乘璇璣得玉泉或以專守昇天或以混沌留吾年或以抱握知塞門或以太一柱英氣或以虛無斷精神或以黃庭乘僮人或以柱天徳神仙或以玉衡上柱天或以六甲遊玄門或以道引俛仰伸或以寂寞在人間或以藥石上騰雲或以九道致紅泉或以厥陰三毛間或以去欲但存神 三教指歸覺明注巻中
老子爲十三聖師養性得仙各自有法九三十六 同上


敷水記
以龍柏木爲之羅成爲太守進十侯琵琶撥〔音如磨遲二音〕 倭名類聚抄巻五琵琶條


冀州論  魏 盧毓 撰
眞定好稷土産不爲旡珍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別引盧敏冀州論文同
麻麥黍稷稼穡之盛不待肴茹 同上


外國傳    釋曇景 撰
彼少絲麻多用婆升迦果及草羊毛野蠶緜等爲衣也 玄應音義十四蒭摩條
其形似鵲但此鳥群集多栖竹林昔有國王於林睡息虵來欲螫鳥鳴覺之王荷其恩散食養鳥林王居士遂從此爲名名迦蘭駄迦也 慧琳音義五十六加蘭陁鳥條
外國傳云五馬列出又云杜薄列云是草華可食含口中去口氣又云是木華爲鷄舌香也 義楚六帖巻二十蘇合鷄舌條
大秦國西南法漲海中可八百里到珊瑚洲之底有磐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鐡網取之 三部經音義巻一 袒庭事苑巻二引外國雜傳
佛唾壺也似文石 倭名類聚抄巻五


西國誌
中印土瞻波國西南石澗中有修羅穴有人入中見宮殿如天宮無異有桃如金色人取其一至穴門被鬼奪之其人向口便食其身便長頭纔出穴身己被礙見猶語説其所以今化爲石在 義楚六帖巻十六


十三州志    闞駰 撰
句踐之地南至句無後併呉國因大成章伯之功逐名句章以示其子孫見東漢蓋動傳 祖庭事苑巻二


隋東藩風俗記
金姓相承卅餘代某光附庸於百濟征高驪々人不堪役相率歸之遂致強盛其官有七十等一曰伊代于二百伊尺于三曰■千西四曰波珍于五曰大阿于六曰何于七曰乙吉于八曰沙咄于九曰級代于曰大奈麻十一曰奈十二曰大舎十三曰小舎十四告土十五曰大烏十六曰小烏十七曰造位之 翰苑巻三十新羅條


高驪記
其國建官有九等其一曰吐捽比一品舊名大對慮惣知國事三年一伐若稱職者不■羊限交替之日或不相袛服皆勤兵相政勝者爲之其王但閉宮自守不能制禦次曰太夫兄比二品一名莫何々羅支次鬱折比從二品華言主薄次大夫使者比正三品亦謂謁奢次皀衣頭大兄比從三品一名中裏皀衣頭大兄東夷相傳所謂皀欠先人者也以前五官掌機密謀改事徴發兵選授官爵次大使者比正四品一名大奢次大兄加比正五品一名纈支次抜位使者比從五品一名儒奢次上位使者比正六品一名契達奢使者一名乙耆次小兄比正七品一名失支次諸兄比從七品一名翳屬一名伊紹一名河紹還次過節比正八品次不節比從八品次先人比正九品一名失元一名庶人又有抜古鄙加掌賓客比鴻臚卿以大夫使爲之又有國子博士大學士舎人通事典容皆以小兄以上爲之又其諸大城置傉薩比都督諸城置處閭匹刺史亦謂之道使道使治所名之曰備諸小城置可邏達比長史又城置婁肖比縣令其武官曰大模達比衛将軍一名莫何邏繡支一名大幢主以皀衣頭大兄以上爲之次未若比中郎将一名郡頭以大兄以上爲之其領千人以下各有等級 翰苑巻三十
城在雜城北七十里山上也 同上
平郭城今名建安城在國西本漢平郭縣也 同上
不耐城今名國内城在國東北六百七十里奔漢不而縣也漢書地志不而縣屬樂浪郡東部都尉治處後漢省 同上
故城南門有碑年久淪没出土數尺 同上
馬多山在國北高驪之中此山最大卅里間唯通匹馬雲霧歊蒸終日不霽其多生人參自附子防風細辛山中有南北路々東有石壁其高數仭下有石室可容千人室中有二穴莫側深淺夷人長老相傳云高驪先祖朱蒙從夫餘至此初未有馬行至此山忽見群馬出穴中形小向酸因号馬多山也子有 同上
焉骨山在國西北夷言屋山在平壤西北七百里東西二嶺壁立千仭自足至湏皆是蒼石遠望■免巖狀類荆門三峡其上無別草木唯生青松■幹雲表高驪於南北■口築斷爲城此即夷藩樞要之所也 同上
銀山在安市東北百餘里有數百家採之以供國用也 同上
馬訾水高驪一名淹水今名鴨淥水其國相傳云水漁出東北靺■國白水色似鴨頭故俗名鴨淥水去遼東五百里經國内城南又西與一水合即監難也二水合流西南至安平城入海高驪之中此水最大波瀾清潔澈所經津濟皆貯大船其國恃此以爲天塹 同上
其水闊百餘歩平流清深又多灣潭枝派兩岸生長柳家密可藏兵馬兩畔彌惣名遼澤多生細草■蒲毛群羽族朝夕相霧須臾巻斂狀若樓雉即漢書所謂蜃氣是 同上
今高國兼有朝鮮穢貊沃沮之地也 同上
其人亦造錦紫地纈文者爲上次有五色錦次有雲布錦又造白疊布青布而尤佳又造鄣日華言接籬其毛即靺■猪髪也 同上


肅愼記
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蠻使各以其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愼貢枯矢石砮其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合徳之致遠也以示後人使永監焉故銘其枯曰肅氏之貢矢王又以賜陳胡公成王時復入賀王使榮伯作賄肅愼之命也 翰苑巻三十
肅愼俗嫁娶之法男以毛羽挿女頭女和則持歸然後置禮■婦貞而女婬貴壯而賤老寡居終身不嫁性凶悍以無憂哀相向也 同上
肅愼俗父母死男子不哭泣有泣者謂之不壯死即日便葬於野以繩繫於椁頭出土以酒灌繩腐而止無四時祭祀之也 同上
漢武帝時肅愼不至策詔慷慨根不能致之也 同上


東夷記
百濟治建居狄城本馬韓之也 翰苑巻三十


輿地志  陳 顧野王 撰
鄭弘少貧以採薪爲業嘗於山中得一遺箭羽■〔一本作錐〕異常心甚怪之有人覓箭弘以還之此人問弘何欲弘荅云唯願旦南風暮北風以利去還故若耶中旦輒南風暮恒北風至今猶然里侯〔一本作彦〕呼爲鄭弘風 弘決外典鈔巻三


括地志  唐 魏王泰 撰
案宋書元嘉中倭王彌自稱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慕韓六國諸軍事此則新羅有國在晉宋之間且晉宋齋■普普並無正傳故其有國所由靡得詳也 翰苑巻三十新羅條
新羅治金城本三韓之敷地 同上
新羅王姓金氏其先所出未之詳也 同上
百濟城立其祖仇台廟四時祠之也 同上百濟條
随間皇中其王名昌々死子餘宣子死餘慞立其國有沙氏燕氏劦氏解氏眞氏木氏首氏此八族其大姓也其官有六等左平五人第一等達率卅人第二恩率以下無員第三徳率第四打率第五奈率第六々等以上冠飾銀花将徳第七紫帶施徳第八皀帶固徳第九赤帶季徳第十青帶對徳第十一以下皆黃帶文督第十二武督第十三以下皆白帶佑車第十四■武第十五尅虞第十六又其内官有前内部穀部内部掠部功徳部藥部木部法後宮部又有将長外官有司軍部司從部司空部司寇部點口部客部外舎部綢部白官部凡此衆官各有宰宮長在任皆三年一囗王所都城内又爲五都皆建率領之又城中五巷士庶居焉又有五方若中夏之都督方皆建率領之毎方管郡多者至十小者六七郡将皆恩率爲之郡縣置道使亦城名主 同上
百濟王城方一里半北面累石爲之城水可方餘家即五部之所也一部有兵五百人又國南二百六十里有古沙城々方百五十里歩此其中方也方繞兵千二百人國東南百里有得安城々方一里此其東方也國南三百六十里有下城々方一百卅歩此其南力也國西三百五十里有力光城々方二百歩此其西也國東北六十里有能津城一名固麻城々方一里半此其北方也其諸方之城皆憑山檢爲之亦有累石者其兵多者千人少者七八百人城中戸多者千人少者七八百人城中戸多者至五百家諸城左右亦各小城皆統諸方又國南海中有大島十五听皆置城邑有人居之 同上
烏山在國北界大山也草木鳥獸與中夏同又國東有鷄藍山々南又有祖粗山又國南界有霧五山其山草木冬夏常榮又有且那山在國西界又有山且山禮母山並石在國南之也 同上
熊津河源出國東界西南流經國北百里又西流入海廣處三百歩其水至清又有基汶河在國源出其國源出其國南山東南流入大海其中水族與中夏同 同上
百濟四仲之月祭天及五帝之神冬夏用皷角奏歌舞春秋奏歌而己解陰陽五行用末元嘉歷其紀年無別号但數六甲爲次第亦解毉療蓍龜占相婚姻之禮略於華喪父母及夫皆制服三年餘親葬訖即徐其葬亦有置屍於山中者亦有埋殯之 同上,
百濟俗尚騎射有文字能吏事以兩手據地爲敬有僧尼無道士甚多寺塔其戯有投壺圍碁樗蒲■雙反弄珠等雜戯也 同上
倭國其官有十二等一曰麻卑兜吉寐華言大徳二曰小徳三曰大仁四曰小仁五曰大義六曰小義七曰大禮八曰小禮九曰大智十曰小智十一曰大信十二曰小信 同上倭國條
柔利國在一目國東爲人一手足反膝曲足居上
注云一手一脚反巻曲也 慧琳音義十二
瀚海小海名也在流沙大磧西北同羅突屈西北數百里來南去長安五千三百里秦築長城經此海南東西長亘匈奴中有數河水流入此海獨邏河悉陵河金河等泣流入焉北庭有瀚海鎭取此爲名也 同上巻二十
樊陽古之小國名周地邑号也 同上巻九十
豺形狗而小好群行義獸也有良賤之異豺奴常先行獵得禽鹿等物不敢前食守待豺郎豺郎後至先食飽弃餘内豺奴方始共食 同上巻二十九
溟浡大海魚龍興雲雨震雷霆大怒皃也泛者之大難也見括地志 同上巻八十一
此國出紐好白■上細毛罽爲隣國中華所重時人号爲末祿■其實毛布也見括地志説 同上巻八十二跋祿迦國條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渇比飲大澤未主道渇而死也 同上巻九十七
杜柱左傳阪泉在廣寗涿縣也或作阪字書不定不審執是 同上


坤元錄  唐 魏王泰 撰
天台山在台州始豊縣
臨海記云天台山居諸山之中超然秀出異於衆山晉大元中有沙門白道猷獨居此山山神以禽狼怪形異聲脅之道猷自若山神久乃晝日見形詣道猷自稱弟子推山相與
道書云在會稽東南一頭突在海中高萬八千丈周廻八百里其山八重視之如一 已上並弘決一 案撰人據宋志補
支遁天台山銘序云余觀内經山記云剡縣東南有天台山者蓋是仙聖之所翺翔道士之所羣華也
山裏有石橋道猷嘗登此橋至重橋間聞空中語聲云汝甚篤信且還所住郤後十年乃得渡也道猷宿橋所聞香煙流梵非俗之比乃還赤城後十年而死俗皆云道猷得道過橋也道書云中有金庭不死之郷方四十里矣 並同上
石城寺在越州剡縣梁南平王偉固嚴右鑿爲坐像高七丈四尺大石像胷前自然有紫石生爲萬字 同上
晉大康志云功州臨功縣有大井一鹽井二火井深數十丈以此煮鹽速成而好
華志云臨功有火井昏夜時光映上映徹天井有水煮之斛水得鹽五斗家火煮之無幾 同上二
葱嶺山在罽賓國
鐡門山在史國也 同上四


郡國志    曹大宗 撰
扶柳常山地名也 慧琳音義八十引曹氏郡國志
豫章郡有宮亭湖湖北有神廟商旅祈之能随意分風上下耳其湖與廬山雖遠亦相連接案錄云江南經過即此湖是也 同上
■亭湖在洪州豫章郡年代久遠罕究其源且依見文略爲訓釋 同上六十四 巻八十九引云郡國志案圖籍云豫章郡有■亭湖
峨嵋西蜀山名 同上八十九
郡國志並無此嶀字 同上
泗州秦併天下立爲邳郡有下邳縣七郷州西北一百八十里 同上九十
岷峨皆蜀川山名也見郡國志 同上九十二
檀谿襄州渓名也 同上
驩州今交州安南管也 同上九十二


地理記
熒陽有勉井沛公避項羽於此井雙鳩集井上羽以爲無人得勉因名 玉燭寳典巻一


地理志
晉時高陽公許詢字玄度與沙門支道遁等爲林下之友晉徴不就 義楚六帖巻十四


十道志    梁載言 撰
長安有六街九陌九市以致九州人故法眼以金陵爲京闕名其康衢爲六街也 祖庭事苑巻六


越圖經
百越越之別名百以種類不一之稱亦名越絶猶破呉之悪越悪絶也或謂靈越言山海靈異所出 祖庭事苑巻三


荆國圖
廣楚當翼軫翼軫在己爲鶉尾分野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歷城縣圖經
宋有丹陽人秦隆於歷下經過見一野豬被虎所傷隆意愍之傷處湯洗藥覆夜夢一人皀衣相謝曰吾是絳山神昨日爲方君所害蒙慈愍濟藥今爲君岷山取得江水置君臥處刺史丹陽王肅至州令取水對面嘆曰水尚有期况於人乎遂令管泉之縣毎日上水一斛以供厨食異呼參軍 義楚六帖巻二十四


外國圖
大秦國人身長一丈五尺好騎駱駞 希麟音義巻五

西域寺圖
行至佛所禮三拜繞三匝唄讃至僧房外禮一拜見上座禮三禮以見敬故見非法事不得譏呵自失善利捨刀杖下馬去帽 義楚六帖巻二十一


開山圖
地皇氏興其熊耳龍門之山以火徳王 義楚六帖巻十三
人皇氏駕六羽乘雲車出谷口分九州長兄弟九人依山川地勢分爲九州各居其一 同上


混天圖
東大湖在蘇州西青草湖在兵州南丹陽湖在宣州北謝陽湖在楚州中彭蠡湖在洪州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三川秦川在荆州洛川在河南蜀川在益州 同上
三江京江在荆州松江在杭州 同上
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軒轅生九子乃置九州長子卦冀州次子荆州三青州四除州五預州六雍州七梁州八楚州九揚州造城市屋守使祝融制鐺爐使蒼頡造文字置舟船衣服干戈弧矢在位一百年 同上
四塞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同上
孔子生魯國鄒邑闕里建講堂刪詩書定礼樂 同上
那突造墨 同上
囗出山海中及益川西城又出華山 同上


第十二 譜系類


世本  後漢 宋衷 注
造火者燧人也因以爲名 玄應音義二 九 十七 二十二 二十五 慧琳音義二十六 四十六 四十八 六十七 七十一 巻百引云燧人氏鑚木出火 又希麟音義九引云燧人纉木作火也
庖羲氏始作瑟 希麟音義二
古以天下多水故教漁 同上
神農作琴 倭名類聚抄巻五
神農作耒 希麟音義八
女禍作簧 慧琳音義九十五
随作笙象鳳皇之身正月音也 希麟音義十九 玄應音義七及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上引首句随作隋
隋末聞焉竽長四尺二寸二十五管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上引宋衷云
祝融作市肆者陳也陳列物貨之店也 義楚六帳巻二十一
芒作網
伏羲臣也 並慧琳音義十一引云網或作羅或作■又八引正文網作羅网注文臣作氏
羲和作占日恒羲作占月后益作占歲
占其行度所至也羲和堯臣恒羲囗后益未聞也左氏傳皆占其徒無之 並原本玉篇卜部
黃帝作大食 原本玉篇食部
黃帝世伶倫作樂 玄應音義六 慧琳音義二十七 三部經音義引此下有五聲八音總名樂也八字
大橈作甲子
呂氏春秋云大橈黃帝太師也 並慧琳音義九十八 又八十六引作作造引注文云黃帝臣也
容成作曆
黃帝臣當是上古質略至容成始復委典戴之文字非爲創造 並玉燭寳典巻十二 慧琳音義 八十六 令集解巻三並注節引
隷首作數
黃帝史也 並令集解巻三 三部教音義巻一 希麟音義二引隷作肄
史皇作圖
謂畫地形物象令來者之可觀也 並慧琳音義四十九
黃帝作冕 慧琳音義三十一 九十三 二十引下有謂大夫以上冠也七字 玄應音義一引作
謂大夫以下冠
胡曹作衣也
黃帝臣也 並慧琳音義三十三 希麟音義九引此注下有上曰衣下曰裳也七字
於〔音烏〕則作屝〔肥未反〕履
黃帝臣也草曰屝麻曰履 並慧琳音義七
蚩虫尢作兵
蚩虫炎帝臣也 並慧琳音義六 三教指歸覺明注下之中引作兵作造甲
巫咸作筮 希麟音義四
共皷貨狄作舟船
黃帝二臣名也 並原本玉篇舟部 再引無船字 慧琳音義七 五十五 七十 玄應音義十七
倕作規矩淮繩
倕舜臣也繩所以取直也 原本玉篇糸部 水部 慧琳音義四 十六 四十引正文脱淮縄二字 九十四引注文 希麟音義三及七引正文脱規矩二字 玄應音義二十五及慧琳音義七十一引並云倕作規矩規圓也矩方也字從夫從見言大夫之見必合規矩
古者垂作耒耜神農之臣也 慧琳音義八十五
揮作弓
黃帝臣也 並意琳音義八 六十五 希麟音義八 玄應音義十六引注下有山海經少昊生般般始爲弓此言是也十五字
牟夷作矢
黃帝臣也 並慧琳音義八 希麟音義三引牟夷二字倒
雍父初舂杵也
雍父黃帝臣也 並慧琳音義三十三 七十三及玄應音義十八引初作作 慧琳音義七十八引舂杵作臼杵下有舂也二字
骸服牛相王乘韓哀作馭也 希麟音義九 一引首句作黃帝臣■得仙服牛 七引首句作骸服牛乘馭馬
相土作乘馬
黃帝臣也 並中論疏記巻一
奚仲作車
夏禹時人也黃帝時己有造車駕此復言作之者爲車正也 並原本玉篇車部引正文脱仲字今補 三部經音義巻四引注文無人字正作政
母勾作磬 原本玉篇磬部 慧琳音義八十一 四十三引勾下有氏字
禹作宮室 希麟音義三
化益作井
化益伯益堯臣也 並天地瑞祥志巻十六 慧琳音義九十二引化作伯
烏曹作博 玄應音義八 慧琳音義二十八
鯀作城郭 慧琳音義二十七 九十三引鯀作■ 玄應音義六引鯀作■
儀狄作酒醪變五味也
儀狄禹時人也 並慧琳音義九十七
少康初作箕帚
少康夏后祖之子帚掃糞也少康即杜康也葬長垣 並慧琳音義五十 九十八又五十 五十三再引 八十四 九十三 希麟音義八並引正文
昆吾作陶
夏桀臣也 並慧琳音義十一 六十八
師延所作靡靡之音也出於濮上取空國之侯名也 希麟音義九 六
武王作霎 玄應音義十九 五十六

蘇辛公作箎 玄應音義十八 慧琳音義七十三
公輸初作石磑 原本玉篇石部 慧琳音義三十七 六十八 九十四 百 巻五十九及玄應音義十四引此下有北土名也江南呼磨八字
鄂地名也
在江夏鄂州是也 並慧琳音義八十四
言姓即在上言氏即在下 玄應音義六 慧琳音義二十七 三部經音義一
世本有帝系篇謂子孫相繼續也 原本玉篇系部 玄應音義二十三 慧琳音義四十九 七十七 九十三引云子孫相承繼續不斷絶也
蟜極告高辛是爲帝嚳也 原本玉篇告部
■誓帝嚳次妃生帝摯 慧琳音義八十六
武乙生父丁生帝乙 玉燭寳典巻四
周后稷生不空即文王十三代祖也 慧琳音義八十六


百家集譜  南齊 王儉 撰
高陽之後始祖繇爲舜理官因遂氏焉李聃因李樹下生乃稱氏也前即未有准理姓焉 義楚六帖巻八


姓苑  劉宋 何承天 撰
本自殷周封微子於宋其裔司寇牛父帥師敗於狄子孫以王父字爲氏也 希麟音義十牛昕條


花譜
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也酷似蜜脾故名臘梅最先開色深黃如紫檀衣蜜香濃檀香梅此品最佳 李嶠雜詠一百二十首注


第十三 簿錄類


別錄  漢 劉向 撰
讎校中經 原本玉篇言部 慧琳音義七十七引中經倒
傳言鄒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而温至生黍今名黍谷焉 秘府略巻八百六十四
別錄以爲車釭盛膏之鐹 原本玉篇車部輠條
蹴鞠也 玄應音義二
打毬昔黃帝所造本因兵勢而爲之 倭名類聚抄巻二
黃帝云徳有螻蛄如牛若見軍中宜罷 天地瑞祥志巻十八
細米爲稗 慧琳音義三十二引如淳注七略


晉中經簿  晉 苟勗 撰
有緗素摺書白緗摺書二尺竹牒摺書白絹行書 三教指歸覺明注上之上


今書七志  南齊 王儉 撰
言文字者凡二十九部九十九巻字書十巻纂文三巻三蒼三巻三篇李斯造上篇司馬相如楊雄造中篇賈魴作下篇蒼頡訓詁二巻杜林作三蒼訓詁三巻張揖作右三家解今合一巻埤倉二巻張揖撰廣蒼二巻合楚恭撰説文十五巻許愼作古今字詁訓三巻張揖作雜字一巻周殷作錯題字叙一巻張揖作古今奇字二巻郭訓作字屬篇一巻賈叔作詔字定古文官書一巻黃門郎呂宏作雜字解詁四巻周成作又作解字要一巻字指篇一巻郭訓作鈔上雜字二巻周成作字林七巻呂忱作雜字音七巻王延作又作文字要一巻説文音隠四巻要用字苑一巻葛洪作聲韻十巻李登作韻集十巻呂靜作字指二巻李彤作四字同音一巻文章音韻三巻告幼文二巻顔延之作篆書周宣王太作史籀作後爲今隷書等 義楚六帖巻七引王儉七志四部書目云